原標題:準確把握下半年經濟工作重心
作者:莫開偉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召開18屆六中全會,重點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下半年經濟工作。
中央政治局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判斷符合實際:盡管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轉方式、調結構穩步推進,企業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場總體平穩運行,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加,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
對此,中央政治局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六項主要要求:一是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相機、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奏、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二是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三是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五是持續深化“放、管、服”和財稅、金融、創新、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六是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落實和完成。
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求,環環相扣,互為基礎,具有內在有機聯系,作為各級政府及經濟主管部門應吃透政策要求,充分意識到完成今年經濟工作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適時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準確把握經濟工作重心,認真抓好政策落地,全年經濟工作任務就有可能完成,經濟發展目標就有可能實現。
從目前看,應以提振國內總需求為抓手,帶動相關經濟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首先,推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為經濟工作做好鋪墊和積攢力量。我國總需求不足、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脆弱,關鍵在于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雙重功能發揮不夠到位。對此,下半年,各級政府及經濟主管部門應繼續發揮財政穩增長功能,在一些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領域加大投資力度,發揮財政穩增長托底功能;同時,注意財政政策與貨幣政有機結合,為供給側改革涉及到的企業改制重組、僵尸企業退出及金融債務落實提供好鋪墊,為順利推進創造條件。其次,提振民間投資興趣和熱情,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適宜生存環境。當前制約民間投資活力主要原因在于投資回報低、稅費負擔重,融資難等問題。對此,各級政府及經濟主管部門應把切實為實體經濟減負當著重要工作,加大對民資投資松綁放權力度,把下放審批權和減輕企業負擔落到實處,從降低企業勞動力、土地廠房、資本等主要生產運行成本著手,有效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擴大其投資意愿,形成正向激勵;并大膽而全面放開壟斷投資領域,營造公平投資環境,給民間投資較高投資回報預期。同時,金融部門進一步拓寬放貸渠道,降低信貸門檻和中間服務收費,使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真正得到解決;并積極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讓資金實實在在流向實體經濟,流向小微、三農、創新創業等領域,而不是在金融體系、國有企業內空轉。再次,繼續推進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發展騰挪出更大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主線和核心,各級政府及經濟主管部門應毫不妥協地按照中央政治局要求抓落實:一要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為供給側改革創造有利條件;二要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為房地產去產能奠定基礎;三要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適宜環境。
此外,加快房地產去庫存,既結合新型城鎮化、培育新市民等來統籌考量,補上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的短板,有效消化房地產產能過剩;同時,又要控制房地產規模和速度,防止房地產形成新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