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就我省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舉行專題詢問聯組會。面對委員們的提問,省國資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作了回答。
“改革開放30多年,政策紅利、人口紅利等都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我省如何通過國企改革釋放紅利,推動經濟增長?”對于委員顏明的提問,省國資委副主任王浩生表示,國企改革是本輪深化改革重要環節,去年中央關于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今年2月我省也制定印發了實施意見,成立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下一步,要重點推進七個方面的改革任務,分別是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資管理體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員工持股試點;優化布局和結構;強化國有資產監督,防止資產流失;加強黨建工作。
“省屬國有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在全國處于什么水平?是否建立了職工工資穩定增長的機制?”對于顧東武委員的提問,省人社廳副廳長張虎成回答說,我省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其中省屬企業職工人均收入水平比周邊省份要高一些,這和我省GDP在全國的排位是基本一致的,但有些企業職工收入水平較低,甚至遠遠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為此,我們采取每年發布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定期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積極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等措施,努力實現企業職工工資持續、穩定增長,“十二五”期間我省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實現了翻番。
“陜西該如何留住國企高級人才?”對于吳軒第委員的問題,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表示,國有企業人才建設是企業長足發展的大事。目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突破173萬人。我省一方面突出人才引進,制定了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專業技術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比如博士后到國企就職,可獲得20萬元安家補助。同時,我省注重對本土人才的激勵培養和評價,加大科研創新支持,對突出人才擇優資助5萬~15萬元不等,在政策上向一線科技人才傾斜,支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國家級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