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市長黃奇帆在調研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時指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切實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努力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在聽取市農委、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綜辦、市供銷合作總社工作匯報后,黃奇帆說,近年來,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著力添動力、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惠民生,農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農村活力明顯增強,農民生活顯著改善,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重慶大城市與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并存,“巴掌地”、“雞窩地”多,農業發展條件有限,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黃奇帆說,下一步要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和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要求,積極作為、多措并舉,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首先,要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在穩定和提升糧食、生豬、蔬菜三大基礎保供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柑橘、榨菜、生態漁業、草食牲畜、中藥材、茶葉、調味品等七大特色產業鏈,做到見龍頭企業、見基地、見產量、見政策體系、見產業鏈運營體系“五個見”。其次,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這既是提升農業效益的關鍵,也是農業發展的短板,亟待加強。要通過招商引資和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盡快形成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對這類企業以及與之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激勵扶持政策。第三,要進一步拓展增收渠道,努力促進農民增收,尤其要通過推進“地票”交易,深化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三權”抵押融資、實施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等改革,千方百計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此外,要繼續深化林業改革,抓好林業的生態保護和補短板工作,下功夫抓好林業深加工,切實做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要進一步抓好水利工程建設,尤其是要按照區域功能定位要求統籌抓好大都市區的水資源配置,下決心徹底解決城市發展新區工程性缺水問題。要進一步抓好市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改革,不斷提升基層供銷社的覆蓋率,強化農村流通服務網絡建設,理順社有企業體制機制促進轉型升級。
副市長劉強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