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全省促投資穩增長政策研判精準,措施果斷,與市場無形之手相結合,釋放了巨大能量。三季度,陜西經濟列車平穩前行。這份穩健的經濟答卷,體現了省委、省政府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掌控經濟全局的高超駕馭力和堅強領導力,更體現了全省上下直面經濟下行壓力,敢于擔當、埋頭苦干的壯志豪情。
一直以來,210國道榆林段的運煤車數量,被看做陜西煤炭市場的“晴雨表”。時隔4年,這里又出現了運煤卡車排起長龍,排隊等煤的場景。不只榆林,彬長礦區的煤炭價格,今年也迎來難得的回升。陜煤化集團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煤價已經比年初翻了一番。”
榆林礦區和彬長礦區是陜西最重要的產煤區,在限產能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帶動下,煤炭市場在今年下半年迎來價格回升。三季度,陜西煤炭行業的回暖勢頭牽引能源工業增速由負轉正。9月,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
在市場倒逼和主動作為雙重動力下,全省工業企業依靠苦練“內功”,外拓市場提升了競爭力。陜煤化集團彬長礦業公司,從采區設計、生產組織、運輸提升等環節入手,強化煤質管理。依托“彬長煤”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的品牌優勢,公司深度開發直供用戶,積極建立適應市場、靈活多銷、快速反應的調價機制,實現了礦區煤炭優質、高端銷售和效益最大化。三季度,公司實現盈利9705萬元,較去年同期減虧增盈3.72億元,一掃公司連續10個季度虧損的“陰霾”。
在能源工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的同時,我省非能源工業快速增長,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全省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高于能源工業增速13.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越困難,越要在結構調整中找出路。陜西經濟正處在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的一些新潛力、新動力也在不斷孕育。今年以來我省工業高技術和轉型升級新產品較快增長。其中,集成電路圓片同比增長3.1倍,太陽能電池增長89.1%,化學藥品原藥增長52.5%,新能源汽車增長57.4%。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必須毫不動搖、理直氣壯地發展壯大國有經濟,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前三季度,延長石油集團化工板塊收入增長達36%;陜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4%,在車市銷量一路飄紅。與此同時,大中型企業產值增速轉正、工業企業效益轉好。日前,省屬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達162億元,已超額完成全年100億元目標。
加大產品促銷力度,是省政府工業穩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我省工業企業結伴走出“家門”,自我“推銷”,先后在北京、西寧、昆明等地舉辦了陜西名優產品展,陜西秦嶺綠色食品展、陜西奶業出口展等工業品促銷活動。寶雞、咸陽、渭南、安康和楊凌等市區赴省外開展了名優產品展銷推介活動,前三季度全省共舉辦各種促銷活動81場。全省工業產銷率比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陜西的工業品大踏步“走出去”。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搭載著兩名航天員飛向太空,舉國歡騰。由航天六院研制的火箭發動機和空間推進系統,成功將飛船送至太空。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天線網絡為航天員提供全程信息傳輸保障。
事實上,在我國每一次航天活動的背后,都離不開陜西的身影。陜西作為中國重要的航天科研基地,更是航空航天產業的聚集高地。今年以來,國家級陜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因為高速發展態勢,再次引起各界關注。三季度,我省完成新舟60遙感機總裝,年底實現首飛。加快新舟700設計,11月完成發圖,啟動西工大與西咸無人機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榆林無人機飛行試驗中心和國家民機試飛基地項目建設,推進漢中航空產業基地運-X系列飛機產能提升、航空零組件制造、飛機部件研制生產等4個項目建設進度。
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航天產業成為具有科技先導性和高度綜合性的龍頭產業,它帶動了計算機、光電子、精密制造等眾多技術的發展,更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完美注腳。三季度,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為全省經濟增添一抹亮色,其中中興通訊智能終端實現產值超過100億元,吉利博越汽車整車下線累計生產4000多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增長24.2%。在產業結構內部,前三季度,全省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8.2%,高于全部投資增速6.9個百分點。金融業、文化產業等新產業投資表現尤為搶眼。
圖為參觀者正身臨其境感受家裝的效果
2、新舉措:面對困難陜西“有辦法”
今年以來,經濟走勢起起落落,外部環境風云變幻。面對困難,省委、省政府保持戰略定力,因勢而謀,先后制定并出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意見、工業穩增長21條措施,召開工業穩增長促投資會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會議等,助推經濟發展。這些辦法,既包括短期內能夠立竿見影的政策紅利,也有改革過程中推出的旨在提升發展質量的長效手段。在經濟運行中,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釋放了巨大能量,為陜西三季度經濟書寫出一份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新答卷。
今年8月,彩虹集團在北京公開發布了彩虹G8.5液晶玻璃基板、溢流法高鋁蓋板玻璃產品。這兩款電子玻璃產品打破了國外產品對我國的長期壟斷,對保障產業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邊是平板玻璃的大量積壓,一邊是彩虹液晶玻璃的供不應求。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所謂“過時”,只是因為當前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出現供需錯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做好減法,降低稅負、淘汰落后產能、化解庫存、去杠桿,通過“減”來促進結構優化。
今年以來,圍繞“減”字,我省大刀闊斧,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躍然而出:6月,《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重磅推出,明確了我省落實五大任務的具體措施。隨后,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和補短板行動計劃相繼發布,明確了各自目標任務。在任務的倒逼下,目前,全省已壓減煉鐵產能160萬噸、煉鋼產能70萬噸,全面完成目標任務。退出煤炭過剩產能完成年計劃的68%。西安市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降為11個月。
與此同時,重點領域改革在朝著縱深推進。電價改革堪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硬骨頭”。為此,省政府出臺了電力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今年先后降低陜西電網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4.5分,降低陜西電網大工業銷售電價每千瓦時1分,降低榆林電網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及銷售電價等,每年可減輕省內工商業用戶電費負擔約18億元。
為了精簡審批流程,今年我省使用了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項目審批將可以在網上完成,減少了很多跑腿兒、準備材料的時間和精力,大家可以隨時上網看自己關心的項目審批到何種程度。現在,全省在線平臺申報項目數量在全國排第6位,審批的提速,無疑為項目建設裝上了“加速器”。今夏,省發改委收到了一封陜西新元潔能有限公司發來的感謝信。原來,該公司因電價較高用不起電,面臨生產經營難題。省發改委協調該公司煤矸石發電廠和電石廠之間實現了直供電,幫企業解決了困難。
陜西新元潔能有限公司是我省推進發電企業與用戶直接交易的一個受惠者。今年以來,我省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先后完成了兩次自主協商模式的電力直接交易,共有19家發電企業和230余家電力用戶參與,為參與用戶降低購電費用3億多元,調動了企業的生產熱情。面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明顯回落,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不利局面,省委、省政府堅持工業穩增長戰略,實施精準調控政策,著重在“三穩兩優”上下工夫,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前三季度呈現工業緩中趨穩的態勢。
為推動工業企業健康發展,我省出臺了《關于開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意見》。確定重點圍繞企業智能制造、擴大先進產能、科技成果產業化等六大領域分年度實施精準技改。此外,為了緩解陜西集成電路產業融資困難問題,我省還設立了首個初始規模6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9月6日,在全省工業促投資穩增長會議上,《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1條措施的通知》正式出臺,穩增長促投資的抓手進一步明晰。其中,全力抓好能源行業穩增長被列為第一條,并明確了全年能源行業力爭增長3%的目標。
8月底,在西咸新區政務大廳工商登記窗口,陜西三一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和陜西精誠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領到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營業執照,真正實現了“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站辦結、一網共享”。“這種一站式的服務讓我心里非常溫暖。”該負責人說。
主動服務的背后,是政府率先自我改革,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的結果。總量不夠大、層次不夠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陜西民營經濟發展。為盡快彌補這一短板,9月我省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會議,安排部署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重點工作,為民營經濟送上“政策套餐”。此外,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實施意見》、成立陜西創新創業聯盟……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財稅支持、創業扶持、創新推動等方面,對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有力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3、新機遇:新動能孕育發展新空間
GDP增速7.3%,經濟“穩”字當頭,穩中向好;投資增長11.3%,企穩有升,增速重回兩位數;出口增長13.1%,開放發展步伐加快……細究隱含在數據中的積極因素,陜西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動能正在積聚,構成陜西經濟新一輪發展的機遇。
8月18日,由西安出發的首列“中歐班列”滿載著41車貨物緩緩開動,駛出西安港,奔向波蘭首都華沙。至此,從西安出發的貨運班列的終點,由之前的中亞地區延伸至歐洲地區,貨運里程也由之前的3860公里延伸至9048公里,足足提升了1.34倍。
9月22日,我省首條通航至西哈努克的航線——西安-西哈努克往返航線成功首航,該航線也是西北地區唯一通往西哈努克的航線,打開了西哈努克通往中國西北地區的空中通道。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個個經濟、文化交流舞臺的搭建,吸引著產業、資本競相登場。
有成果為證:除泰國、韓國、柬埔寨外,馬來西亞、波蘭將增設領事館,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近10個國家在西安已設立或將設簽證中心。新開通國際航線累計達到41條,開通了國內首條從阿姆斯特丹至西安的“陸空聯運”跨境電商貨運直飛航線。
有項目為證:陜西紅旗民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9500萬元從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陜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總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300萬元從事采礦業;西色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亞投資1700萬美元從事礦產資源開發……與此同時,中哈、中俄、中韓等產業園區建設正在積極推進,與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合作正在拓展。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6家,同比增長17.07%。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陜投資,合同外資達230407萬美元,增長265.9%;實際利用外資145412萬美元,增長458.93%。陜西對外投資合作已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30多個行業領域;與中亞國家在基礎設施、地勘、能源等領域合作項目達上百個。
8月31日,陜西獲批為第三批自貿區,也是西北唯一自貿區。根據省政府相關規劃,建設自貿區將秉承三大定位:建成內陸改革創新試驗田、全國雙向開放示范區、“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高地。我省航空航天、商貿物流、文化旅游、能源金融四大產業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首當其沖的是航空航天和商貿物流領域。地處國家版圖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使我省具有了較低的物流成本。在此基礎上,我省積極培育和發展國內國際貨運航線,意欲將空港新城打造成中國的“孟菲斯”。
4月26日,西安至廣州全貨運航線正式開通。通過這條航線,貨物可以直接連接到廣州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進而輻射全球貨運市場。9月13日,省政府與海航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航空、旅游、物流等領域,加大合作力度。這標志著空港新城——中國版本的“孟菲斯”全面提速。
航空制造業也有望借助自貿區的“東風”加速推進。據了解,利用自貿區賦予的各種有利政策和資源,做強大型運輸機、新型渦槳支線飛機及航空裝備產業,構建覆蓋全省的低空飛行網絡,加快形成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與維修產業集群,將成為我省航空制造業發展的方向之一。
而在能源金融領域,陜西擁有的豐富能源資源的優勢,使發展能源金融成為陜西的重要特色。在西咸新區,所構建的以能源為標的金融貿易中心,成為全國范圍內創新的金融模式。目前已聚集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能源化工交易所等項目。浐灞生態區則積極開展離岸金融相關業務試點,并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及經濟合作,發行綠色債券,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綠色金融示范區。
眾多領域的資源及產業基礎優勢,無疑將通過自貿區的“幾何倍放大”,使產業迸發出更強的競爭力。
縱觀三季度的經濟數據,新亮點新動能還表現在投資消費的增速回升上。我省出臺了擴大有效投資考核獎懲辦法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展重點項目督導督查,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上半年加快2個百分點,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高位增長31.3%。與此同時,消費增長加快,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這將使經濟運行更加平穩。
新亮點新動能還表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由改革推動的簡政放權上。我省出臺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意見,成立了創新創業聯盟,“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也正式啟動,激發了新一輪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前8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5.6萬戶、注冊資本4261億元,分別增長4.8%、29%。新亮點新動能還表現在隨著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上。我省組建了38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30戶企業和科研機構復制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模式,投放成長性企業引導基金10億元。
這些亮點和動能,無疑將釋放更加充分的新機遇,給陜西經濟下一階段的前行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下一步,我省將在穩工業增長、擴投資促消費、深化改革推動協調發展等方面精準發力,抓好新機遇,繼續新作為,積蓄新能量,讓陜西經濟肌體充滿生機,實現“十三五”的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