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群棕頭鷗在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嬉戲。
“根據中科院和相關部門的監測評估顯示,西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質量穩定向好。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自治區環境保護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胡為民表示。
5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把生態環境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堅持綠色發展、文明發展,多措并舉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綠色發展,制度先行。5年來,西藏先后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規章,逐步建立起具有西藏特色的環境法制體系,使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逐步邁入了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形成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
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加快實施,“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全面推進;實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實現“三高”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生態環境保護考核獎勵機制不斷完善;各類自然保護區占全區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重點公益林面積、天然林蓄積、喬木林面積蓄積、人均森林面積、人均森林蓄積均居全國第一;江河源頭區、草原、湖泊、濕地、天然林、水生態、地質遺跡、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5年來,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為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確保了“世界最后一方凈土”天藍地綠水清。
5年來,保護先行、生態先行,已經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
5年來,各市地看到了生態的潛力,不斷挖掘生態保護和建設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扶貧攻堅等方面的結合點,全力推動綠色發展。
“我們讓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的過程,享受到生態保護的成果。現在,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都在心里算起了生態環境的大賬、長遠賬。”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阿里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加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次仁巴姆說。
“在確保原生植被不被破壞的基礎上,我們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制定生態旅游規劃,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我們還積極推進生態保護脫貧工作,讓農牧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地轉為生態衛士,既保護了生態,又可以讓貧困戶實現體面的脫貧。”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日喀則市林業綠化局黨組書記尼瑪普赤說。
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區加緊生態功能區建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階段。“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不動搖,全力推動綠色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美麗西藏。”胡為民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