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十四次黨代會開幕闡釋幸福西寧是什么?怎么建!

11月2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西寧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開幕,王曉代表中共西寧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對幸福西寧進行了進一步詳細闡釋。
王曉在報告中指出,幸福西寧不是空洞的“理想國”,也不是狹隘的“發福利”,而是在黨的領導下、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經濟社會建設探索;所追求的不是少數人的幸福,而是廣大人民的幸福;不是急功近利的幸福,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幸福;不是局部的、淺層的幸福,而是整體的、根本的幸福。
在西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前夕,本網記者隨機采訪了數位西寧市民,大家紛紛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舊樓院治理讓小區環境變好了,受惠最大的還是我們老百姓!”西寧市民張秀蓮說。
——“自從成立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村民的土地入股收益、年終分紅收益、土地流轉收益、在合作社里的工資性收益,幾項加起來,翻了好幾番。”湟中泥麻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治軍告訴記者。
——“我的年紀大了,兒子又是腦癱,但是政府為我們購買了居家養老服務,在享受了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照顧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家庭生活!”家住西寧市石坡街社區84歲的付瑞蘭老人高興地說。
西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西寧上下同頻共振,勠力同心,苦干實干,在一批批關乎西寧跨越發展、民生福祉的實舉措、大項目的實施中,不斷改變著城區面貌、改善著民生狀況,激發著城市活力,西寧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組組數據就是最好的例證: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4.9%,年度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均在8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西北省會城市前列。建成區綠化率達到40.5%,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率先在西北省會城市中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采訪中,西寧市民紛紛表示,過去五年西寧的發展歷程,展現了西寧堅定有力的奮斗足跡,也鐫刻著催人奮進的光榮成就。
不過,這只是建設幸福西寧道路上的一個階段性勝利。王曉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西寧的光榮屬于每一個西寧人,未來的更大光榮召喚著我們去開拓、去奮斗。”
談到學習報告的感受,西寧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西寧仲裁委員會秘書處黨組書記郭健表示:“報告立意新穎、目標任務明確、戰略定位清晰、發展前景可期。作為市民,我心中滿滿的都是獲得感;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我更感到了強勁的動力,鼓舞著我們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那么,幸福西寧未來五年要怎么建?王曉在報告中進行了詳細闡釋。“要牢牢把握幸福西寧建設的政治立場,把建設幸福西寧作為‘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的重大檢驗,緊緊抓住幸福西寧‘是什么’、‘怎么建’等根本性、關鍵性問題,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一成長坐標,強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一活力之源,筑牢民生為本、團結奮斗這一社會基石,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一政治保證,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報告指出,建設幸福西寧,要著力把握“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這個成長坐標。深刻認識到“生態似水、發展如舟”,以建設幸福西寧為總目標,以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為著力點,抓住“生態優先”與“發展率先”兩個關鍵,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努力實現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百姓幸福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高原綠色發展之城。
建設幸福西寧,要著力強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一活力之源。要堅定地做改革的促進派,當改革的實干家,繼續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檢驗真改革、深改革、敢改革的重大標準,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以堅決打贏這場硬仗為著力點和突破口,以富有針對性、含金量、獲得感的措施和成果,奮力推進改革開放事業。
建設幸福西寧,要著力筑牢“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社會基石。要堅持把群眾當作親人和依靠,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集中力量抓好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和力量,形成和鞏固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克難奮進的生動局面。
建設幸福西寧,要著力“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這一政治保證。要牢固樹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意識,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協同發力,以嚴的要求、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不斷強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我們相信西寧的明天一定是越來越精彩。”憧憬未來的幸福西寧,受訪西寧市民趙玉林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