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東市平安區精準扶貧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
桑昂村依托本村能人發揮資金作用,通過已開辦的汽車維修企業,采取企業培訓、帶頭引領的形式,鼓勵本村貧困勞動力掌握技能,實現轉業;仲莊村依托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村民收入;大寨子村依托仙草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技能培訓,協調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創收……海東市平安區沙溝鄉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通過產業發展,聚力脫貧。而這正是平安區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思路,把突出產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工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為加快脫貧步伐,如期實現整體脫貧,平安區通過實施產業扶持、易地搬遷、產業園、旅游扶貧和雨露計劃培訓等項目,使精準扶貧工作呈現出全力奮進的良好態勢,極大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據了解,平安區共精準識別貧困村44個,貧困戶2306戶7530人,全區共選派第一書記44名,工作組成員89名,55個單位1807名干部實現結親幫扶全覆蓋,并出臺“八個一批”脫貧計劃、12個專項方案和5個保障措施,將精準扶貧工作責任分解到相關部門。
在產業發展項目扶貧中,平安區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2013萬元,扶持全區3761個貧困人口人均5400元;在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中,對全區44個貧困村每村撥付互助資金50萬元,制定實施了互助資金管理辦法,目前各村互助資金管理組織機構已全部建立完善;在易地搬遷項目中,對翻身、邦業隆、窯洞、索爾干4個村搬遷593戶,采取“進鎮上樓”方式,在三合鎮集中安置了411戶……截至目前,全區已下達到位各類扶貧資金7967.64萬元。此外,隨著平安區全力推進富硒產業發展,綠雛蛋雞、環宇蒜醬、芳譜菜籽油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結合正在實施的扶貧產業園項目,將項目資金折股量化到貧困戶當中,有效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