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元理發店一開就是23年 是啥讓83歲老人堅守至今?
現在一元錢能做什么?在北碚區奔月路社區梁恩化的手推剪下,一元錢可以剪一個漂亮的發型。23年如一日,一元理發店風雨無阻,無論搬家還是生病都被這位83歲的老人一一克服,在梁恩化看來,手里的剪刀和為大家服務的信念,都早已是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退休重拿剪刀為大家服務 一元理發店一開就是23年
5點鐘起床,鍛煉吃早飯,7點準時出攤,為大家理發忙活到中午,這樣的退休生活伴隨了梁恩化23年。
梁恩化的一元理發店就坐落在奔月路社區實驗小學斜對面一條不太起眼的小巷子里,一個簡易木棚里面擺放著理發設備,掛有街道頒發的“理發服務點”牌子和錦旗,外面則整整齊齊擺放著梁恩化收集來的一排椅子沙發,每天上午都會有10多位居民坐在這里邊聊天邊等候梁恩化理發。
今年83歲的梁恩化精神矍鑠,見到記者后笑稱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理發老師傅,從13歲起便開始學理發,1949年參軍,抗美援朝時期還常在閑暇時給戰友理發,轉業后則在北碚氮肥廠做理發師傅。1993年退休后,雖然和老伴一個月退休工資都有三四千,家里并不缺錢,生活也很安逸,但梁恩化總感覺自己閑不下來。
“反正我耍起是一天,出攤理發也是一天,還不如多為大家服務服務。”想到自己干了一輩子理發師,梁恩化便干脆在社區開了家理發店,為周圍鄰居服務。
要知道,一元錢能理發在23年前也是個新鮮事兒,梁恩化回憶道,當時理一次發最少也要五元錢,而社區周圍還有不少比較困難的居民,對他們來說理發是筆不小的開支。于是梁恩化決定,無論男女老幼都只收一元錢。
有一次,一位老人理完發后摸出一把毛票給他,梁恩化一問才知道老人原來是低保戶,而子女也不在身邊。梁恩化對老人說:“算了,不收你的錢。”在此之后店里又多了個規矩,低保戶與殘障人士理發不收費。
對于自己的理發手藝,梁恩化很是自豪,來理發的有年輕人也有老人,大家都對發型很滿意,還有人來拜師學藝,“有個四川的小伙子來我這學了兩個月,我沒要他學費還包吃住,他回去后自己也開了個店,每次理發只收兩元。”
正在為居民理發的梁恩化。 北碚區天生街道供圖 華龍網發
曾中風偏癱臥床半年 恢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開理發店
梁恩化告訴記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一整天都理發對自己來說不太方便,便改成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出攤,現在每天有10多位居民來理發,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1000多人次。人多就忙活到中午,人少就早點收攤回家和老伴吃飯,下午用來休息,晚上散步看電視。
梁恩化說,23年間一元理發店也曾遇到困難不得不“中斷”兩次,但最后都被一一克服。2011年,梁恩化從奔月路社區搬到了荷花池社區,一元理發店隨之停業了,正當大家感到惋惜的時候,梁恩化留下通知,說自己在一里路外的502車站旁重新開起了理發店,消息傳開后,居民又結伴前往理發。
“我走到哪,也會把理發店開到哪。”梁恩化已經把一元理發店當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最后還決定搬回熟悉的奔月路社區。
同樣是2011年,身子骨一向硬朗的梁恩化突然中風,雖然經過搶救并無大礙,但卻因此造成身體右側偏癱,不得不臥床休養,老伴和子女在旁照顧。經過小半年的恢復,梁恩化最終逐漸恢復能重新下地走路,而讓大家意外的是,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開理發店繼續為居民服務。
看著梁恩化每天風雨無阻早起出攤,老伴和子女們都心疼不已,都勸他把理發店關了好好享清福,但梁恩化認為自己既然開起了這個店,也就是做出了承諾,一定要堅持履行,更不忍心看到前來理發的居民們失望,“最后老伴和子女也都表示理解支持我,還叮囑一定要注意休息,現在的我也是勞逸結合,注意保養。”
這場生病也為梁恩化留下了后遺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不太靈活了,雖然理發不受影響,但為了安全起見,梁恩化決定不再為大家刮胡子,改成剪胡子。
“只要不倒莊,我就永遠為大家服務!”梁恩化覺得,為大家服務的信念已經刻進了自己的骨子里,動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