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山風骨長湖鏡,彩虹瀑布巴江情,乃古放歌迎嘉賓,石林起舞同歡慶。昨日,溫暖冬日里,湛藍天空云卷云舒,彝鄉石林迎來了喜慶日子。石林全縣25.8萬各族群眾迎來八方賓客,歡聚在美麗的石林、阿詩瑪的故鄉,熱烈慶祝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火紅的中國結、刻有鮮明石林印記的大三弦、阿詩瑪包頭裝飾,裝點在石林大道兩旁的路燈上,彝族火圖騰彩虹橋橫跨在石鎖高速石林入口,大紅燈籠掛滿了石林阿詩瑪東路、南路等城市主干道行道樹枝頭,整個石林城,滿是各族群眾幸福的笑顏,充滿濃厚的節日氛圍。
圭山起舞、巴江歡歌。下午兩點半,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縣民族體育場隆重舉行。在《56個民族56朵花》歡快的音樂曲調聲中,莊嚴的五星紅旗方隊入場,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引領25.8萬石林各族群眾前進步伐,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為推動石林科學跨越發展而努力奮斗。
隨后,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會徽方隊緩緩入場,會徽徽標以火元素為主,代表石林彝族人民熱情似火的豪放情懷。撒尼姑娘 “彩虹包頭”和大三弦組成的“60”字樣,石林剪影象征石林旅游發展,環繞石林的5個八角花,象征石林5個鄉鎮(街道)各民族團結在縣委、縣政府周圍,在黨的光輝下共同攜手發展。同時,會徽寓意著阿詩瑪、阿黑哥跳起大三弦,載歌載舞歡慶自治縣60歲生日,充分彰顯美麗石林、幸福彝鄉的嶄新面貌。
“走進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親戚!” 彝族撒尼過山號隊走來,彝家漢子身著節日盛裝,吹響金光閃爍、音色雄渾的過山號,用彝家最莊嚴、最隆重的禮儀迎接八方賓客,嘹亮的號角,代表石林各族人民對各位來賓的美好祝愿。
黨群、人大、政協、園區聯合方隊,政府、駐石林部隊、政法、鹿阜街道各民族、圭山鎮各民族、西街口各民族、長湖鎮各民族、大可鄉各民族、教育、衛生、財稅金融、建設、農林水、煙草、電力通信、石林旅游、文化傳承人等22支全縣各行業隊伍邁著矯健、整齊的步伐,展現出石林全縣各項事業齊頭并進、蓬勃發展的面貌。
盛大入場式后,60聲禮炮響徹石林上空。分為美麗石林、多彩石林、輝煌石林3個篇章的《和諧石林》大型文藝展演進行,全縣文藝隊伍帶來了《美麗彩虹》《石林美》《小小傳承人》《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飽含深情的精彩演繹。
1956年12月18日,路南彝族自治縣成立,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各族人民開啟了團結奮斗、繁榮發展的新紀元。
風雨兼程一甲子,斗移星轉日月新。60年滄桑巨變,石林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在彝鄉1719平方公里的紅土地上,用勤勞和汗水,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譜寫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開創了彝鄉發展的新局面,全縣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與1956年相比,全縣生產總值增長了400余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600余倍。
60年來,石林自強不息,辛勤編織美麗石林。全縣各族群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讓閉塞彝鄉通坦途,彝鄉大地春滿園,風雨同舟和諧共處。
石林堅持走旅游特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石林旅游國際化,獲得了首批國家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榮譽,去年,石林景區游客首次突破400萬人次。石林高原農業獨具特色,“石林金葉”成為云南煙草的重要原料,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石林各族人民保護和建設著自己的家園,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縣城建成區面積從0.3平方公里擴大到15.3平方公里,美麗的巴江帶狀公園穿城而過,平坦的石林大道貫通南北,石林縣獲得了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等殊榮。一幅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生態石林新畫卷正在逐步繪就。
60年來,石林克服險阻,砥礪奮進,城鄉建設快速發展。昆石高速、西石高速、石鎖高速、九石阿專線和南昆鐵路、云桂高鐵等“三高兩鐵一專”的對外交通網絡已經形成;環城路實現連通,長湖、大疊水旅游專線通車,市政道路環環相連,農村道路率先實現了100%硬化,公共交通到鄉達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一嘯千峰過,迎來萬里客,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必將讓石林跑得更快、更遠。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石林在紅土地上播種耕耘,收獲了富裕、收獲了幸福、收獲了豐富的精神文化。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轉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從建縣初期的160元、56元,增加到34900元和12500元,均分別增長了200余倍。放眼今天的彝鄉村寨,破舊的茅草房變成了山水掩映的青磚小樓;趕牛騎馬、松明火把變成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視、汽車摩托、腰掛電話;“蕎子飯,吃不飽,麻布衣裳破又爛”已成為歷史,各族人民正在新時代的濃濃氣息中,彈奏著奔放的大三弦,分享著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
風雨同舟,石林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全縣26個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大三弦、撒尼刺繡、摔跤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阿詩瑪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成為石林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東風萬里涌春潮,轉型跨越正當時。石林縣將順應時代要求,不負人民厚望,以“四個全面”、“五位一體”和五大發展理念總攬全局,深入實施“33553”發展戰略,為把石林打造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標兵和國際知名旅游勝地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