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
西部決策網訊 “感謝黨和政府,要不然我真的就活不成了!”走進長武縣相公鎮龍頭村曹宏濤的家,說起大病救助,老曹心情異常激動。

戴征社主任在長武縣調研了解貧困群眾醫療費用報銷情況
2015年10月,老曹愛人范拴芳突患重病,住院總費用高達23萬余元,但在合療和大病救助報銷后個人僅負擔了4萬余元,這讓原本愁容滿面的曹宏濤一下子露出了笑容:“這下不愁了,孩子他媽突然得病,醫生說得花20多萬元,我當時就蒙了,沒想到合療政策這么好,老百姓看病,政府買單,我真是感激不盡。”
劉寶琴副主任在橫山縣調研群眾因病致貧情況
這是陜西省政策保障機制兜底,全力阻擊“因病致貧”的真實寫照。
健康扶貧斬斷“因病致貧”
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據悉,全省貧困人口中有40.9%是因病致貧人群,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作出重要批示:“關于因病致貧和返貧問題,請扶貧辦和衛計委研究具體針對性政策措施。”陜西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健康扶貧工作。陜西省衛生計生委2016年2月至4月在全省組織開展了農村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大調查,調查組走村入戶,摸清了2015年底全省因病致貧人口的患病情況,建立電子數據庫并進行了數據分析。

戴征社主任調研基層鄉鎮衛生院建設
2016年4月,陜西全面啟動健康扶貧工作,陜西省衛生計生委和省扶貧辦出臺了《陜西省健康扶貧實施方案》,實施疾病分類治療、發放健康卡、實行簽約服務等健康精準扶貧措施,采用升比例、升封頂、降門檻、降押金等“兩升兩降”的辦法,全省65個國貧、省貧縣群眾看病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
在旬陽縣甘溪鎮中心衛生院,45歲的張繼葉正在病床上打吊針,她6天前因頭痛、胃不舒服入院醫治。張繼葉告訴記者:“這次住院沒交一分錢,院長給我說出院時也不用我個人掏錢。”面對記者的疑惑,院長張李安解釋說:“我們鄉鎮衛生院結對幫扶了42戶貧困戶,張繼葉出院合療報銷后,剩下本來需個人支付的部分,就由我們衛生院買單了。”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到有100多種基本藥物,慢病貧困人群是免費領取的。患者黨登喜感嘆:“現在的政策就是好!我患高血壓,20多天來領一次藥,真是很方便。”目前已有80多名患者和黨登喜一樣享受著定期免費領藥。

戴征社主任調研咸陽貧困縣醫院建設
看得起病是健康扶貧的核心。陜西省在完善新農合制度、藥物制度上精準發力,實現保“大病”也保“小病”,保“急病”也保“慢病”,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康復項目納入農村參合貧困殘疾人新農合基本報銷范圍。參加新農合的人員無需個人再繳費,即可享受大病二次報銷。全省藥品采購價格平均降幅達36%,部分醫用耗材價格降幅達50%。
貧困人口看病更便宜
2016年以來,陜西省衛生計生委委黨組先后7次召開專題會議,專題研究健康扶貧工作,全省醫療衛生系統都積極投入健康扶貧工作。陜西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戴征社說:“做好健康扶貧工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的關鍵行動,是衛生計生部門必須擔負的重大政治責任。”
因而,陜西省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有了更多創新。

鄉村義診受到群眾歡迎
農村特困人員年度參合費財政全額承擔,低保對象參合費財政定額承擔;自2016年7月1日起,農村參合貧困人口門診統籌中一般診療費將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取消個人負擔部分;全省所有統籌區域一級醫療機構農村參合貧困人口住院不設起付線,合規費用全額納入新農合報銷,同時,按照新農合技術轉診要求規范執行的農村參合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在現有報銷比例基礎上均提高5個百分點;各新農合統籌區域對于農村參合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將提高報銷比例封頂線,且要求提高比例不低于現有封頂線的20%;各新農合統籌區域對于農村參合貧困人口新農合基本報銷完成后,符合大病保險的,進入大病保險范圍,其起付線在現有起付線基礎上下降50%執行;還將擴大農村參合貧困殘疾人新農合基本報銷范圍,在已有運動療法等9項殘疾人康復項目基礎上,將康復綜合評定等20項康復項目納入農村參合貧困殘疾人新農合基本報銷范圍。并放寬農村健康扶貧對象中的殘疾兒童(14周歲以下)住院轉診條件,首次住院轉診需按照分級診療要求和規范執行,后續治療和康復治療只需要在當地合療經辦中心備案即可。
這些實實在在的社會保障兜底措施,斬斷了“因病致貧”的可能,將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
“十二五”期間,全省安排用于貧困地區醫療衛生基本建設項目投資達35.55億元,貧困縣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得到健全,條件明顯改善。每個貧困縣達到“三個一”目標,即每縣至少有1所二級甲等的公立醫院(含中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規范化衛生室。
精準施策,補齊短板,掛圖作戰,解決問題,扎實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在“十三五”期間,優先將各類衛生計生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建立專門的衛生計生扶貧項目庫。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工作,盡快將孕產婦系統保健、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等項目擴大到所有貧困縣。繼續推進對口幫扶和縣鎮一體化改革,推廣團隊式簽約服務貧困人口的模式,加快貧困地區衛生人才培養,促進分級診療,助推健康扶貧。三級醫院推行醫聯體+全科醫生,開展縣鎮一體化、鎮村一體化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實行首診負責制和雙向轉診制度,擴大服務范圍,引導患者合理就診,減輕群眾負擔。到2020年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戴征社在接受采訪時對全省健康扶貧工作充滿信心。
戴征社的信心來自:三級醫院一對一幫扶貧困縣醫院機制,已組織省內省際三級醫院86家,對口幫扶112家縣級醫院,貧困縣幫扶5年,非貧困縣幫扶3年,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定向招聘萬名醫學類本科生計劃,同時采取各種綜合培訓方式,提升現有基層醫療人員水平。解決基層有人看病且能看好病的問題。

千名醫生進社區活動
加大貧困地區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強腫瘤隨訪登記及死因監測,擴大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加強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農村貧困人口健康意識,使其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樹立“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保健意識。從源頭上防止疾病特別是重大疾病的發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是脫貧攻堅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保障之一。要把廣大貧困群眾的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優化健康服務程序、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建設健康生態環境、發展健康扶貧產業為重點,才會為全面完成攻堅脫貧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