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 勿忘真情,過年回家。今年也不例外,除夕前一天,在朔風凜冽、車輪急速中,再次踏上回鄉的征程。
我的家鄉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區腹地、榆林南部的子洲縣,是全國僅有七個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縣之一和國家確定呂梁片區扶貧開發的重點縣,戴著國定貧困縣的帽子。春節期間和縣政府辦工作的韓曉斌聊天時,聽他介紹,當下縣委、縣政府正在舉全縣之力,立下愚公志,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聚焦脫貧短板,乘勢追趕超越。他還講,目前書記縣長一班人干勁十足、夙夜在公,擔當有為、奮勇爭先。聽后,我不由為這一群人民公仆豎起大拇指點贊。交談中,家鄉在脫貧攻堅中的新理念新舉措新成效,讓我記憶猶新。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是行動的先導。
理念一:“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精準發力拔窮根。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支撐。子洲縣按照“果業為主、多業并舉”的思路,全面實施產業精準扶貧“工具包”行動,幫助1.5萬戶貧困戶發展山地蘋果、核桃為主的林果業,黃芪、黃芩為主的中藥材業,適度規模養雞、養羊、養牛的養殖業,預計貧困戶人均增收達到1000元以上。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精準扶貧試點工作。另外,貧困戶通過土地、扶貧資金等量化入股企業(合作社),共享利益的發展模式,已在全縣逐步推開。
理念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扶貧是我國整個扶貧開發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以省教育廳對口幫扶子洲縣為契機,全面推進“雙高雙普”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在省教育廳的支持下,7所省級名校與子洲縣7所學校建立幫扶關系,并選派名師到子洲中學支教,對轉變全縣教學理念,推進課堂改革,提升教師能力,留住優質生源起到了積極作用。依托縣職教中心培訓平臺,開展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同時進一步加大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共資助貧困大學生414名,補助貧困家庭學生3980人。
理念三:“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健康扶貧解決因病返貧困擾。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子洲縣利用國家衛計委對口幫扶的機遇,扎實開展健康扶貧工程,與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建立了為期5年的對口幫扶關系,每年有多名專家到子洲縣醫院開展“蹲點式”幫扶。同時,縣政府積極整合資金,建立縣級大病救助機制,其中2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縣級醫院新農合報銷范圍。為貧困戶購買了大病補貼保險,并推行縣鎮醫療服務一體化改革,組建了移動公共衛生服務小分隊,專門為偏遠山區群眾提供送到家門口的醫療服務。
理念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搬遷扶貧改善基本條件。子洲縣按照靠近縣城、靠近集鎮的原則規劃選址,實行集中安置。2016年扶貧搬遷660戶,積極推進“交鑰匙”工程,實行以戶定建、以人定量、先定后建。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蓋”的標準在集中安置點配套建設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搬遷戶共用共享,真正讓老百姓能夠開心的搬出、舒心的住下,且能發展、可致富。
理念五:“貧窮固然可怕,但靠窮吃窮更可怕”,鼓勵全民創業自我發展脫貧。針對子洲縣外出能人多、創業潛力足、發展空間大的優勢,堅持政府投資撬動、民間主體參與、市場運作推進的思路,積極實施全民創業戰略,成立服務中心,安排和整合專項扶持資金,鼓勵開展寬領域、多層次的全民創業活動。目前,子洲縣有214個企業、合作社、大戶吸納3623戶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打工等形式拓展收入渠道,其中4843戶貧困戶在全民創業政策的支持下,通過自身努力積極創業,成效顯著。
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今天的付出將成就明天的輝煌。我的家鄉已進入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希望30萬子洲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擼起袖子加油干,翻過一山又一山,快馬加鞭不下鞍,摘掉貧困帽,奔向小康路。
明年春節再回子洲,一定會聽到家鄉更多歡快的歌聲,看到更多幸福的笑臉。大美子洲、富裕子洲、安康子洲,您永遠在游子的期待中……(供稿人:省政府辦公廳綜合七處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