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跳出“城墻思維”,站在秦嶺之巔看陜西航空貨運
——訪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產業與貿易經濟系主任楊秀云
在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產業與貿易經濟系主任楊秀云看來,要發展航空物流,首先要跳出“城墻思維”,要用大格局、大思維打造航空物流樞紐,使臨空經濟與陜西的腹地產業緊密結合、協調發展。
記者:在航空物流樞紐的建設上,西安與鄭州相比有什么差距?
楊秀云:航空物流的發展是考驗一個區域的綜合物流運輸實力。飛機只能到達機場,不能直接飛進工廠或者產業園,還需要轉運和聯運的配套。客觀上,鄭州的高速公路和全國性樞紐鐵路比陜西多,樞紐性地位也要高于西安。所以,從地理優勢上講,雖然西安是大地原點所在,但鄭州集散省內省外的貨源,成本要比陜西低。而且,成都機場貨運客運雙翼齊飛,也很大程度分流了西安的貨源。
主觀上講,鄭州是“邊說邊干”,抓住了“十二五”期間國家要在內陸選出替代北上廣深的貨運中心這一有利時機,通過短短幾年發展成為全國第四大貨航樞紐。
記者:您認為鄭州在發展航空物流上哪些方面值得陜西借鑒?
楊秀云:首先是政府層面高度重視。鄭州為發展航空物流,政府設立了民航辦,統一協調航空物流發展的各方面問題。同時,還設立了行業組織航空協會、研究機構航空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三個組織長期合作發現問題,并推動解決問題。
同時在鄭州,城市管理與機場發展相互協調,讓臨空經濟區與腹地經濟的關系緊密相連,有了產業支撐。比如,富士康的引入,就是促成鄭州航空物流大發展的一個契機。而西安雖然有三星、華為這樣類型的企業,但卻沒有帶來陜西航空物流大發展的有利機遇。
記者:您認為陜西加速打造中國“孟菲斯”,應該在哪些方面進一步發揮競爭優勢?
楊秀云:要發展航空物流,首先要跳出“城墻思維”,要用大格局、大思維去打造航空物流樞紐。換句話說,要站在秦嶺之巔看航空貨運業。統籌考慮陜西的資源,全面進行產業布局與產業規劃,引進相關企業、形成臨空指向性產業鏈,使臨空經濟與陜西的腹地產業緊密結合,讓其協調發展。
一是建立多式聯運體系。西安的新筑物流基地,是打造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集散中心的重點項目。應該加強航空物流與鐵路、公路物流樞紐的互聯互通。
比如在鄭州,除了航空物流,現在還啟動了卡車航班,用管理航班的方式管理卡車運輸,實現多式聯運無縫銜接,讓航空運輸與陸地運輸一體化。
在孟菲斯,除了聯邦快遞、UPS、DHL等大型物流企業,還有400多家卡車物流公司。在陜西,特別是自貿區掛牌成立后,應該用自貿區把“一帶一路”的起點完全建設起來,做到陸地絲綢之路與空中絲綢之路同步協調發展。
二是深挖陜西具有臨空指向的貨源。貨運物流不僅要靠外源,還要靠內源,用內源吸引更多的外源。比如陜西的蘋果和獼猴桃銷售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這些保鮮產品完全需要通過空運。目前,陜西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航天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高附加值,適合航空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