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西部大開發訊(宋丹 實習生張莎莎)10月13日上午10點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渭南市衛計局副局長易新松出席,介紹渭南市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了解到,從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號令以來,渭南市堅持把脫貧攻堅戰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六個精準”,扭住“八個一批”,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在精準施策上做文章,在精準脫貧上求突破,凝心聚力,狠抓落實,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良好。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吳蟒成
聚焦統籌謀劃,筑牢四梁八柱
渭南市確立了“四年脫貧攻堅、一年鞏固提高”的總體目標,劃定了“八個一批”路線圖。制定了《渭南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20余個政策性文件。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級推動、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機制總體要求,出臺了《逐級述職報告制度》和責任倒查、責任追究制度,夯實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脫貧工作責任,確保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縱向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脫貧攻堅作戰指揮機構,基本做到了任務、措施、標準、程序、責任、要求“六明確”;橫向建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八辦兩組”的指揮體系。深入開展了“蘇陜對口幫扶”、“萬企幫萬村行動”、“國有企業合力團行動”、“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返貧戶行動”等社會扶貧活動。制定出臺了《渭南市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實施細則》等系列督查、考核辦法,成立了市級脫貧攻堅督查組,充實了專職督查人員,常態化開展督察檢查,確保脫貧攻堅扎實推進。
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扶貧辦主任萬雙社
緊盯產業扶貧,做到精準發力
渭南市堅持立足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突出三產融合,創新扶持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渭南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把產業扶貧與建設陜西現代畜牧業示范區緊密結合,努力讓畜牧業成為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上半年,渭南市新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14個,生豬、牛、羊、家禽存欄分別達到308、41、140萬頭和2180萬只。五大扶貧工程帶動貧困戶2682戶,安置貧困人口就業1800多人。
把產業扶貧與建設現代果業強市緊密結合,讓果業成為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截至目前,全市水果總面積已發展到385萬畝,預計年總產量達460萬噸;全市有省級以上果業龍頭企業30家,各類果品營銷企業和經濟組織695個。
把產業扶貧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積極破解貧困戶“單打獨斗”難題,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28家、家庭農場1646個,探索出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園區帶動、集體經濟帶動等產業扶貧模式,建立了風險可控、利益均沾的運行機制,年內共帶動1.72萬名貧困群眾就地就業,“黨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股份”模式吸納2.33萬名貧困群眾進園務工。
渭南市衛計局副局長易新松
注重整體推進,凝聚攻堅合力
渭南率先出臺了《渭南市移民(脫貧)搬遷安置項目工程監理管理辦法》,“四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變更控制)、“三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資料管理)、“一協調”(溝通與協調業主、承建方、設備和材料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的管理監管制度體系在全省推廣;移民搬遷“澄城速度”、“華州模式”等典型不斷涌現,全省移民(脫貧)搬遷工作關中地區現場會、全省移民搬遷工作推進會和全國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培訓暨加固改造現場會先后在渭南市召開。
秉持“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理念,圍繞“每一戶貧困家庭有一人實現穩定就業”目標,堅持不懈推進就業扶貧,全市幫扶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3.99萬人。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公益專崗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開發特設公崗4103個、公益專崗2388個,幫助更多貧困群眾取得穩定收入。
脫貧攻堅發展到現階段,條件相對較好的貧困戶依靠政府幫助和自身努力都已經或正在脫貧,剩下的部分因病、因殘致貧群眾成了“最難啃的硬骨頭”。對此,渭南市堅持把加大健康扶貧力度作為防止“病根”變“窮根”的不二之選,廣泛開展“萬名醫生包聯因病致貧戶行動”,選派10935名醫生對27097戶因病致貧家庭進行了包聯救助,走出了一條符合渭南實際的健康扶貧新路子,這種做法現在正在全省推廣。堅持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精準資助全覆蓋,今年共發放各類資助金8千多萬元,受益學生13萬人,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實現零輟學。
注重挖掘林業生態脫貧潛力,投資1066萬元,在貧困地區新建干雜果經濟林近10萬畝,發展林下經濟11萬畝,扶持1.8萬戶貧困戶發展林業產業。同時,嚴格落實退耕還林及生態公益林補償金政策,2016年共兌付各類林業補償金615萬元,涉及貧困戶近3萬戶,今年以來,截至9月底將1225名貧困群眾就地轉化為護林員,這是就業提供崗位,確保就業的一項新辦法。
突出問題導向,補齊短板不足
今年4月以來,渭南聚焦中省反饋的問題,按照系統體檢、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全面整改的原則,市脫貧攻堅指揮部靠前指揮,“八辦兩組”通力協作,逐縣多輪暗訪督戰、交叉檢查、交辦任務,點對點對接工作,現場指導糾偏,全市累計自查發現問題12類331個,目前,已整改完成292個,中省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建立健全了脫貧攻堅多元化投入機制,通過項目布局、技術嫁接、資金注入、幫建園區等,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注重外力幫扶與內力激發相結合,點對點、面對面開展宣傳引導工作,著力改變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心態,使其融入產業發展鏈條和就業創業體系之中;構建脫貧攻堅成效群眾評議機制,給予群眾充分話語權,堅決防止“數據脫貧”、“富戴窮帽”、“剛脫貧即返貧”等現象發生,切實做到黨心民心相通,脫貧攻堅同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