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校長談】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高校在新時代的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教育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蘇師范大學扎根蘇北辦學65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為引領,面向新目標,開啟新征程,努力推進學校事業取得新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十九大報告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于“落實”二字。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弄潮兒。切實樹立新的思政觀,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育人體系。深入實施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結構,完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和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多方協同育人的新格局,推動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協同育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人人成才,切實提高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度。
持續推進綜合改革,實現大學治理現代化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時代基本方略之一。對高校而言,就是要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真正做到按照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進行系統科學、規范高效治理。通過四個“深化”,做到四個“一流”。通過深化內部治理體系改革,推進一流管理。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大學章程,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治理體系,加強民主管理,完善校院兩級管理。通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隊伍。推進干部職員制改革,探索職務職級“兩條線”管理,逐步實現“去行政化”。完善教師崗位分類管理,激發廣大教師投身事業發展的積極性。通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一流學生。以學分制改革為抓手,優化課程體系,拓寬知識基礎,強化素質能力,切實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加強科教協同、產學融合,分類推進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通過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產出一流成果。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和貢獻能力,推進科研育人。賦予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牢記使命,辦好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教育
黨的十九大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高校必當牢記使命,勇于創新,展現出新時代高校的職責、擔當與氣象。作為師范院校,首先要重視教師教育特色的堅守與開拓。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四有好老師”為培養目標,實施師德養成工程,完善符合中小學教育改革需要和教師專業成長特點的培養機制。作為地方高校,要推進學科建設的轉型與接地。以新時代國家與地方發展要求為遵循,整合學科資源,拓展學科邊界,提升學科交叉融合能力;以落實江蘇省科技創新40條為保障,把優勢領域做強、強勢領域做特、特色領域做精、新興領域做優,助推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作為文科強校,要有文化傳承傳播的擔當與作為。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加強智庫和基地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立足“漢文化”等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引領新時代社會風尚;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國際聯合研究,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民心相通”。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校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道路,增強黨對學校發展的政治引領力,對師生員工的人心凝聚力。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是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我們要做到學起來、教起來、傳起來、研起來、干起來、實起來,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管好用好干部。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管理,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健全意識形態領域分析研判和管控機制。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努力營造學校風清氣正的事業發展環境。(作者:華桂宏,系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