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關村大街、題為《生命》的雕塑(2018年5月14日攝)。
北京中關村,佇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現代雕塑:DNA雙螺旋模型《生命》,昭示著中國人對破解生命之謎的憧憬。
1978年至2018年,40年彈指一揮間。
2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獨角獸企業……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從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
40載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奮斗。新華社記者走進這片熱土,探訪歷史見證人、參與者,探究蘊藏在這塊土地上的奧秘……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拼版照片:(上排由左至右)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下排由左至右)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利亞德創始人李軍,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新華社發
中關村一角(2017年2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北京柏惠維康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調試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2018年5月10日攝)。北京柏惠維康公司研制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1989年的用友;下圖為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資料照片)。用友是中關村第一個拿到私營高新技術企業牌照的企業,編號“SY0001”。從創業時2個人的軟件服務社,到30年后的1.5萬人,用友正從管理軟件公司向為企業“賦能”的知名云服務企業邁進。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5年6月29日,聯想控股在香港整體上市,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敲鐘;下圖為1984年,柳傳志等11位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中科院計算所傳達室)中創辦了聯想。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左圖為位于中關村清河地區的小米總部(2017年5月10日攝);右圖為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2015年6月2日攝)。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跨過1000億大關。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中關村里由購物中心騰退后創辦的“創業公社”(2017年2月9日攝)。97家創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學科技園、26家特色產業孵化平臺……一個多層次的創業服務體系在中關村形成。超過500家產業聯盟、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社會組織活躍在中關村,“小政府、大社會”的創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