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咸新區管委會組織編制并公示了《西咸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我認為有關大西安的城市規劃應當緩行。
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把大西安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原來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區交西安市代管后是“中西安”,只有實現了西(安)咸(陽)一體化才是“大西安”。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按程序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打開了行政區劃調整的政策口子。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政策機遇,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到期之前,在“十三五”實現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在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之前,很難合理規劃大西安的新中心。西咸新區原來是按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很難成為大西安的新中心。大西安新中心需要足量的人口作基礎,因此,應當由西咸新區和咸陽主城區共同來建設。離開了咸陽主城區,單獨在西咸新區很難“規劃”出一個大西安的新中心。
在西咸新區交西安市代管之前,西咸新區曾作過一個規劃。其核心思想是以西咸新區為中心,打造一條大西安的新軸線或新“龍脈”,把西安的中軸線降為文化傳承線。這條中軸線向南撞到了終南山,向北撞到了九嵕山,作為省會城市怎么去帶動陜南陜北發展?西安的中軸線不僅是文化傳承線,還是經濟引領線。向南可延伸到陜南,向北可延伸到陜北,是帶動全省發展的交通“脊梁”。中軸線或“龍脈”只有中國的古都和某些古城有,城市新區浦東、濱海、兩江、鄭東都沒有中軸線,作為城市新區的西咸新區為什么硬要造一條復古的“龍脈”呢?按照國家的規劃大西安必須包括咸陽,大西安的新中心應當由西咸新區和咸陽主城區共同建設。大西安新中心南北應當以天然的灃河為軸,東面是灃東,西面是灃西;東西應當以天然的渭河為軸,南面是西咸新區,北面是咸陽主城區(咸陽區),以灃渭三角為核心,建設一個生態化的綠色新中心。現在西咸新區的新規劃并沒有擺脫原來西咸新區的老規劃,仍然維持原來構筑中軸線的傳統思路,而沒有體現總書記的綠色發展新理念。
現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僅剩三年就要到期,《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我們應當在僅剩的三年時間內,盡快完成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落實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在大西安的行政區劃最終確定之前,都屬于行政區劃的變動調整期,不要急于去編制有關大西安的城市規劃。前些年,省上企圖在回避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的條件下編制大西安城市規劃,花了一大筆錢,國家不認可,結果不了了之。接著西咸新區又花了一大筆錢,編制了一個大西安核心區的大中軸規劃,在西咸新區交西安市代管后又浪費了。現在西咸新區編制的新規劃,在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后又得修定。我認為,當前的第一要務是調整優化行政區劃,組建大西安,以應對鄭州、成都、武漢、重慶對西安發展的壓力,而不是在大西安還沒有最終組建完成之前,去提前編制有關大西安的城市規劃。這些年我們在城市規劃編制上浪費的錢已經夠多了,這種冤枉錢不能再花了。
為了加快西(安)咸(陽)行政一體化步伐,建議省政府遷到西咸新區去,以消除組建大西安的阻力,同時也是保護世界著名古都唐皇城的需要。等到大西安組建起來后,再去統一編制大西安的城市規劃才是合理的。(作者系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