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盟經濟一體化作為當今全世界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最成功的代表和典型。本文認為歐盟的中小企業發展是歐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動力,而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及其實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又促進了歐盟中小企業的發展。歐盟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推動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反饋機制。這對于我國區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都有很好的啟示價值。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從區域化合作開始到經濟一體化進程,開啟和引領了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也是當今全世界各種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最成功的典型。盡管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充滿曲折和爭論,但是最終其成員國之間總是能通過協調妥協尋求出路,實行逐步調整,不斷變革,用相互妥協、小步漸進的方式推進其經濟和政治的一體化進程。筆者以為這些都與歐盟的中小企業發展息息相關:歐盟的中小企業發展是歐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動力,而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及其實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又促進了歐盟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對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內在推動
1.歐盟中小企業已經是歐盟經濟的中流砥柱據歐盟統計局公布最新數字顯示,歐盟1800萬家企業中只有3600家是250人以上的大企業,其余均為2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歐盟中小企業數占企業總數的99%,產值占歐盟GDP的60%,其就業人口占歐盟就業人口總數近70%。以法國和意大利為例,2004年法國共有240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8%,就業人數990萬人,實現工商和服務行業營業額的50%,增加值的53%,出口總額的28%。中小企業已經是歐盟經濟的重要柱石。
2.中小企業是歐盟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2000年6月歐盟理事會通過的中小企業憲章指出:中小企業是歐盟經濟的脊梁,是創造就業的源泉和培育創新商業模式的土壤。只有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促進社會和諧,才能保障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順利實現。
歐盟成員國中發展最好的是高度國際化的德國中小企業。德國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現在共有2600家德國公司在中國注冊了他們的子公司或代表處,其中60%以上是中小企業。許多中小企業在其專業的國際市場中,往往占到市場份額的80%。成功的中小企業90%以上在美國擁有分支機構,50%登陸日本。
3.中小企業的相關機構成為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中介組織
為了增進對中小企業的了解,歐盟執委會與各國的國家統計局一起創立了歐洲中小企業統計系統,這是按照規模分類的企業信息的數據庫。“歐洲的企業”于1998年發行了第五版,對歐洲企業給予描述(按照企業的數量、勞動力和營業額),并與美國和日本的企業作比較,作出主題分析(在歐洲的企業的人口統計、中小企業的創新、勞動力成本和生產率、分包合同、衰退的影響)、地區分析、部門分析(27個活動部門)和國家分析(擴展到一些其他的歐洲國家)。
同時,歐盟還成立了了歐洲中小企業觀察據。歐洲中小企業觀察局是一個獨立機構,包括15個歐盟成員國,加上挪威和瑞士,發表有關數量和質量的信息以及主題分析的報告。該機構特別關注市場國際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統一市場的建成已經對歐洲的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出口和生產率,現在已經具有最高的增長潛力,這意味著許多新工作的創造。詳細的主題分析包括婦女和中小企業、合作社、互助社團、協會和基金會、旅游和環境、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使用外部咨詢范圍、失敗和破產。這些組織機構的成立對于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相互了解、相互較少企業之間的摩擦和糾紛,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起到中間人的作用。
二、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
1.培養企業家精神
歐盟首先從教育和培訓入手,從小培養企業家精神和新的技能,在所有的教育階段教授關于商業運作和企業家精神的一般知識,在中學、大專和大學階段,將有關商業運作知識作為基本內容;鼓勵和促進年輕人進行企業家實踐活動,為小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合適的培訓課程。具體項目包括“通過學校教育培養企業家精神”,在中學里幫助學生運作微型企業或虛擬企業,這對培養年輕人的企業家精神和相應技能非常重要。2007-2013年的“青年行動計劃”將鼓勵年輕人的主動性、企業家精神和創造性作為重要目標。
2.加強技能培訓
確保各種培訓機構和家庭培訓項目能滿足小企業對技能培訓的要求,并能提供終身培訓和咨詢。從實施來看,歐委會首先制定專業培訓和技能認證等有關標準,其中包括制定了關于非正規學習認證的共同參考原則,將通過在崗培訓和參加自愿者工作等在正規教育系統之外的活動中所獲得的技能予以認證;通過組織產業培訓研討會,對歐盟范圍內職業培訓項目進行協調。歐委會還與中小企業及其協會進行合作,組織范圍廣泛的從電子商務、管理技能到語言能力在內的培訓項目。此外,由于新興信息技術是影響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歐委會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培訓。在產業層面,歐委會出版了旅游業學習手冊,提高旅游業中小企業的有關技能,并促進旅游業中小企業與當地大學和培訓機構的合作。
3.加強稅收激勵,提供融資便利
稅收系統應該鼓勵成功和創業,鼓勵小企業擴大規模和增加就業,各成員國積極總結和推廣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在融資方面,消除泛歐資本市場的壁壘,為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獲取信貸和風險資本的條件,為創業和高科技小企業利用歐盟結構基金和歐洲投資銀行的資金提供便利。“中小企業擔保”項目,由歐洲投資基金與金融中介機構簽訂合同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截至2003年底,共與48家金融中介機構簽訂了合同,提供了3億多歐元的擔保,累計受益中小企業達16萬多家,其中雇員人數在10人以下的占93%,雇員人數在50人以下的占97%。“促進啟動”項目,由歐洲投資基金向為中小企業進行早期投資的風險基金提供風險資本,截至2003年底,共為21家風險基金提供了1億多歐元的風險資本,發揮了重要的杠桿作用,推動風險基金為中小企業投資達6億多歐元。
4.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風險投資
隨著新的產品和新的行業不斷出現,快速的技術革新優勢是中小企業同大企業抗衡并在競爭中求得生存的力量。面對不斷高漲的科技浪潮,歐盟啟動和制定了中小企業科研活動有關的項目達10多個,投入高達數百億歐元。這些項目優先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制和獲取,建立跨地區、跨國界科研合作伙伴關系,歐盟還制定了1999-2002年中小企業科研規劃,特別注重支持中小企業在信息和電訊產品方面的開發和與大公司之間的合作。歐盟一些中小企業的國際化之路,就是主動與大公司合作,成為國外大制藥公司或電腦公司的分公司,特別是獨立于大集團的中小企業,同時一些有一定實力的法國中小企業也已進入美國證券交易協會的自動情報系統。由于中小企業的特點,德國的一些化學、藥物、汽車制造、電子、通信聯絡和媒體行業的大企業甚至紛紛效仿,建立起自己的風險資本公司。
5.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信息
WTO將加快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將縮小中企業與大企業之間能力的差異。所以歐盟積極利用信息網,幫助中小企業了解世界,打入國際市場。為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促進他們的創新意識,歐盟最近已在因特網上開通了“企業之窗”網站,讓中小企業了解歐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尋找發展商機。與此同時,企業也可通過這一網址向歐盟委員會反映他們在市場操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歐盟還投入4400萬歐元,啟動了“進入信息社會計劃”,幫助中小企業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融入國際市場、發展電子商務等,并通過“歐洲伙伴計劃”,鼓勵和扶植中小企業開展跨地區、跨國合作,使其經營戰略“歐洲化”和“國際化”。
三、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發展與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啟示
對歐盟經濟一體化而言,中小企業在積極創新、拓展就業機會、維護社會及地區穩定等方面都在發揮主導作用,從而保障經濟一體化的順利推進。而與此同時,歐盟近年來強調在政策制定過程“首先為小企業著想”的指導思想。根據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推動中小企業成長與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反饋機制。這對于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來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框架結構:
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基礎在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水平。歐盟在一體化的經濟互動中,注意到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過中小企業的促進與發展,從而建立其消除地區差距和貧困的機制,推進經濟一體化進程,在我國,中小企業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微觀經濟主體,大量事實表明,中小企業發展勢頭比較好的地方也正是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猛,從微觀經濟層面來看,是該地區產生了大量的中小企業由此而推進市場經濟制度的有效運作,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中西部的中小企業發展相對落后,中西部的經濟發展也相對滯后。因此,各地區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重視和扶持力度。
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歐盟的中小企業支持政策是一個整體系統的政策服務體系,從而產生良好的促進效果。因此,我國政府在建立統一的、不以贏利為目的官助民營服務機構時,要注意為中小企業提供經營指導、市場信息、投資咨詢、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服務體系的整體跟進。由政府牽頭幫助中小企業建立行業協會和其他綜合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科技、市場信息和財務、統計、法律、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協調中小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