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8月29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最快的五年”。8月28日,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師健表示,五年來青海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百姓住的好、城鎮更靚麗,130多萬農牧民搬入新居。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百姓“住得更好”
從2012年末的2017年,青海全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9平方米提高到36.5平方米。截至2017年底,全省實施城鎮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67.57萬套。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也由22.24平方米提高到35.7平方米,新建農牧區各類住房32萬戶,130多萬農牧民搬入新居。
五年來,青海省通過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持續推進,城鎮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對促進新市民住有所居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改善了城鎮居民住房條件,促進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了城市發展空間,提升了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帶動了投資消費和經濟增長。
此外,累計建設的1200個高原美麗鄉村,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28.8%。在16個縣89個行政村開展了農牧區生活污水治理試點,貴德縣、門源縣被列為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傳統村落保護建設進一步加快,79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累計投入4.5億元完成41個傳統村落保護;烏蘭縣茶卡鎮等6個鎮列為國家級特色小鎮。
城鎮建設管理進一步提升 城鎮更靚麗
城鎮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五年間,青海省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數量發展到145個,城市、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385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3.1%,較五年前提高了5.7個百分點。
要建設好城市,必須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城市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來進行建設。青海全省城市縣城供水普及率達到98%,污水處理率達到78.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3%,建成區綠地率達到23.5%,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78.7%。
西寧市和海東市分別列入全國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共爭取中央補助資金26.4億元。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組建了省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西寧市、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玉樹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取得成效,9個市縣(區)初步建立了數字化城管平臺。
五年來,青海省城鎮體系不斷優化,城市承載力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鎮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快速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持續加大,農牧民住房條件極大改善,為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經濟建設主力軍和惠民生作用。
下一步,青海將在住房城鄉建設事業上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生態鑄魂”。同時堅持民生為本,推動“共建共享”; 促進協調發展,加快“城鎮進程”;也就立足行業實際,加快“改革創新”。 (王柯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