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是中國的脊梁,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但高鐵突破了秦嶺屏障,在高鐵面前不再有高山平原的界限。西成高鐵修通后,漢中到西安的時間就一個來鐘頭,將來西渝高鐵修通后,安康到西安的時間就半個多鐘頭,西安到十堰的高鐵修通后,商洛到西安的時間不到半個鐘頭。將來秦嶺不再是屏障,而成為國家和陜西的中央公園了。關中平原城市群實際還停留在公路時代,在公路時代城市群都在平原上。現在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了,我們應當由關中平原城市群進到大關中城市群。陜南三市到西安的距離和時間比山西的臨汾、甘肅的慶陽還要近、還要快,臨汾、慶陽進入關中平原城市群了,漢中、安康、商洛都應當進入,與臨汾、慶陽處在同一緯度的延安甚至榆林也都可以納入大關中城市群。站在秦嶺之顛看陜西,不能只看到眼皮底下的關中平原,還應當看到陜南、陜北。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國家已進入城市群發展階段。進入高鐵時代,陜南三市的發展思路應當調整,它不再是獨立的山區地理單元,而應當融入大關中城市群。通過加強與西安和關中的經濟聯系,按照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思路,追趕超越發展。特別是國家發改委在日前發布了《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市化空間形態。隨著西成、西渝、西十高鐵的修建和運營,陜南三市實際上進入到大西安一小時通勤圈的范圍了,將來漢中、安康、商絡都可以作為大西安都市圈的一部分來發展。為此,陜南三市必須突破山區思維,確立和適應城市群、都市圈思維,調整、規劃、轉型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接受大西安都市圈、大關中城市群的產業轉移,為大西安都市圈、大關中城市群配套服務,這樣才能追趕超越發展。(作者系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