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服務一直在線 保障及時跟進——我省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
“效率太高了!我們籌建的口罩生產項目,提出承諾申請后僅一天時間就拿到了環保批復。這樣的辦事速度和效率對企業也是一種激勵,我們力爭盡快建成,早日生產出優質的防護用品。”日前,漢中居業醫用衛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拿到項目環保批復后,激動地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生態環境部門積極作為、主動謀劃,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專人負責,像漢中居業醫用衛材科技有限公司醫用口罩生產這樣的疫情防控項目已火線審批30個,涉及金額4.6億元。2020年1月至3月23日,全省共審批建設項目252個,總投資6.9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社會事業與服務業、金屬制造業、工業污水處理等領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穩定健康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政策連連
“組合拳”深化“放管服”
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省生態環境廳成立了以廳黨組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以“戰疫情、抓保護、治污染、促發展”為工作原則,連續推出多項政策,先后制定印發《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及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提升環評管理效能》等文件,出臺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正面清單,對13大類33小類項目試行環評豁免、22大類54小類項目試行環評告知承諾。
3月中旬,我省推出第一批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項目目錄,對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等一批基本不產生生態環境影響的14大類39小類項目統一不再進行環評管理,進一步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持續精簡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
“這些政策有的立足當前,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有的著眼長遠,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遠近結合、互為補充,是一套‘組合拳’。”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李強說。
上門服務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為統籌推進全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助推全省重點項目落地,省生態環境廳主動發函給各市(區)政府和相關廳局,函請各市(區)提供2020年重點推進的項目清單,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相關環評要求、擬開工或擬報批環評文件的項目,由生態環境部門采取提前介入指導、全程跟蹤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壓縮審批時間等措施,依法做好項目環評審批服務。
在該項政策的指導下,我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建立工作任務清單,細化工作措施;深入現場了解企業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等情況,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和產業特點,精準施策,主動提供環保技術幫扶,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幫助指導企業及時整治、消除環境安全隱患,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全力支持和幫助企業安全快速實現復工復產。
寶雞市生態環境局一方面在扶持政策上做“加法”,明確提出三項幫扶措施:對防疫物資生產和防疫工作保障企業,一廠一策,專人幫扶;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初犯且問題輕微的企業,視情節給其一定的整改期限;對涉及防疫民生保障的企業和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在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可邊生產邊完善環保措施。另一方面在審批程序上做“減法”:通過網絡受理、代填代辦等方式,推進排污許可證的“無紙化”核發、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不見面”審批,春節后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共核發9戶企業的排污許可證、審批31個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還編寫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資料匯編》,系統介紹復工復產防疫要求、政府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內容等,第一批500本已發放到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受到企業的普遍歡迎。
據了解,通過向各市(區)和省級相關部門、企業征集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環評審批重點項目清單的方式,目前全省共有49個項目納入省級環評審批服務臺賬,實現了提前介入,全程服務。
線下轉線上
審批不見面服務不打折
近日,楊凌示范區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一場特殊的評審會,首次采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對區內急需開工建設楊凌自貿片區路網項目和陜西圣泉乳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兩萬噸配方羊奶粉生產線項目進行了專家評審。會議通過現場照片展示、建設單位情況介紹、專家問詢、項目編制單位報告等形式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評審討論,對報告的編制質量進行嚴格審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最終形成專家組評審意見。
楊凌示范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場耗時三個多小時的評審會,與日常的評審會相比程序一個不少,只是線下轉到了線上,盡管形式變了,但服務不打折扣。
為有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同時方便企業、群眾辦理環保審批事項,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推行環評“不見面”審批,要求各級生態環境審批部門在環評咨詢方面采取電話、網絡、微信等形式進行交流答復;環評受理方面暫停政務大廳窗口受理服務,僅保留網絡受理;技術評估方面明確了疫情防控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評估相關要求,采取專家函審、網絡視頻評審等形式,涉及現場核查時采取視頻或照片核查等形式,保證了疫情期間建設項目正常審批,最大限度做到“網上辦”和“不見面”審批。
加強監管
保障區域環境安全
“師傅,您備案的《環境影響評價登記表》中沒有詳細記錄現有設備信息。”
“時間比較早,我忘記在網站上備案的步驟了。”
“沒關系,我幫您一起網上備案。”
這是寶雞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一企一檔”專項檢查幫扶企業的現場。
自3月8日以來,寶雞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一企一檔”專項檢查小組結合去年的安排部署,在對企業環保手續、生產現場、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檢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要求,對企業展開幫扶和指導。同時,該局打破以往“定點、定時、定人、定企業”的監管模式,執行“雙隨機”抽查制度。抽查過程中,執法人員重點關注排污單位是否辦理相關環保手續、污染防治設施是否正常運行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況,同時對生產規模與環評許可是否一致,污染防治設施與要求是否一致等進行核查,對發現的環境問題,當場責令企業整改,有效避免了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現象。
據了解,結合當前疫情實際,我省大力提高環境監管執法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目前,全省525家具備安裝聯網條件的重點排污單位均已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監測數據有效傳輸率達95.78%,通過在線實時監控,實現精準治污;采取污染源自動監控遠程服務指導和督辦監督,實現超標排污單位查處“全覆蓋”;重點排污單位信息公開“全覆蓋”,876家省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公開率達到100%。下一步,我省還將進一步優化服務,切實做到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環境監管“兩手抓、兩手硬”,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環境安全保障。通訊員 肖穎 記者 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