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12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辦的“國土空間規劃契機下地下空間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討會暨《2020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發布會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錢七虎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歷經300余年,從淺層利用到大規模開發,從解決城市問題到提升城市競爭力,空間資源的集約復合利用已經被視作支撐城市現代化持續發展的標準范式。2016—2019年以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地下停車主導的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每年以1.5萬多億人民幣規模的速度增長,據保守估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總規模約8萬億人民幣,為推動中國經濟有效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重要的產業支撐,中國已然成為領軍世界的地下空間大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建筑師馬國馨院士分析了地下空間開發的迫切性,提出空間節約的理念,指出地下空間建設要建立一整套評價標準,適應城市發展的動態需求。同時,地下空間開發要因時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陳湘生院士建議,進一步加強三維立體規劃,實現標準與規劃統一。加強制度與管理的創新與引導,實現地下空間產業特色化調控。結合我國國情,進一步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形式和新技術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倡導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采取全面、科學、合理綜合規劃,有序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
研討會期間,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聯合發布《2020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
本藍皮書匯集了2019 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的基礎數據與核心指標,所涉內容不以時空界限為基準,全景式展示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從頂層設計到行業與產業發展等各領域最新成就,通過關鍵數據與要素評價,揭示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在不同維度和層面的內在關聯軌跡,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國土空間資源復合利用提供地下空間方面的專業意見。
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態勢與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有著非常顯著的黏附特征。這一特征既反映城市空間需求驟漲的驅動內質,同時充分體現了“中國速度”的感性特質。以空間分布的集聚程度來衡量,截至2019 年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呈現“三帶三心多片”的總體發展形態。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格局
“三帶”
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連綿帶,分別為東部沿海帶、長江經濟帶和京廣線連綿帶。
“三心”
為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中心,區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整體水平領先全國,區內城市差距較小,以在中國的區域位置來看,分別為北部發展中心、東部發展中心與東南發展中心。北部發展中心為京津冀都市圈,地下空間發展以人防政策等要求為主導。東部發展中心為長三角城市群,東南發展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地下空間發展均以市場力量為主導。
“多片”
以各級中心城市為動力源,不同規模城市群為主體呈多源分布的地下空間集中發展片區,分別為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地下空間發展片、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地下空間發展片、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地下空間發展片。典型特征是2016-2019 年,區內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水平提升較快,由政府干預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推動地下空間發展,地下空間發展片中的核心城市發展較領先,接近“三心”城市,其他城市與“三心”城市相比,差距仍較大。
就區域地下空間發展而言,藍皮書中指出:
東部地區:治理體系相對完善,注重存量用地的地下空間開發
東部地區匯集了中國主要的社會資源、科創力量和資本市場,驅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沿海發展地區,地下空間開發規模面廣量大,功能完備,類型齊全;政策支撐文件頒布數量多,覆蓋廣泛,規劃管理體系相對完善。
2019年,東部地區的城市地下空間新增建筑面積同比回升,增長率達4.29%( 全國為2.05%),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依次為廣東(20%)、浙江(12%)、江蘇(9%)三省。東部地區在建設用地總量同比減少0.6%(全國同比增長1.6%)的情況下,仍保持地下空間新增量的高增長,得益于存量用地資源的地下空間開發。
中部地區/ 東北地區:整體水平與東部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
“十三五”期間,中部、東北地區的地下空間發展速度較快,地鐵、綜合管廊等城市地下設施系統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城市經濟與社會影響力,充分反映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軌跡,具體表現為:地下空間建設勢頭迅猛,年均地下新增建筑面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值逐年縮小;城市地下空間政策管理從空白到逐步完善,初步建立地下空間治理體系;地下空間教育資源較豐富,平均每省擁有近4所開設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高校(東部地區不足 3 所),為中國地下空間的發展培養輸送了一批技術人才。
西部地區:未有較大突破,與東部差距再次拉大
2019年,以四川、貴州、廣西為代表的城市建設速度趨緩,西部地區整體新增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保持不變。地下空間新增面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又重新擴大,差距值同比增大7%。“十三五”期間僅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較好,其他城市未有突破。此外,西部地區的地下空間專業教育資源與從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專業機構短缺的問題沒有較大改善。(供稿:中國城市規劃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