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37名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充分發揮政協全體會議的平臺作用,積極通過提案履行協商、監督、議政職能,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大會秘書處提案組統計,截至3月10日9時,經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審查,住陜委員作為第一提案人提交的119件提案獲得立案,比去年增加1件。這些提案將分別交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部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人民團體、有關中央企業、有關省級政府辦理。
據了解,立案的119件提案內容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領域,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反映陜西發展訴求。省政協將圍繞有關陜西發展的重要提案,積極協調住陜委員,加強與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及承辦單位聯系,認真做好提案辦理協商,促進提案辦理落實,為促進我省“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力量。
著眼國家發展大局和常態化疫情防控
主要建議有: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速傳統農業數字化改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重視和加強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航空、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
建立數字經濟統計監測系統,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法律法規,制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權條例》,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加大司法反壟斷力度;
進一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發揮軍隊院校資源優勢,更加生動地上好黨史教育課;
加強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文化、體育等產業繁榮發展;
扶持文化企業,建設鄉村圖書館,加快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
支持行業特色型高校轉型發展,科學處理好就近入學政策和“學區房”關系;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全面做好社區居家養老工作;
加強城市空間規劃,減少大氣污染,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能力現代化建設,促進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等。
關于促進我國西部地區
特別是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有:
進一步完善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將“數字秦嶺”列入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項目,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和環秦嶺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支持陜西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種業、能源、裝備制造業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西北地區航空、鐵路、公路大通道建設,支持建設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補齊西北地區物流樞紐建設短板;
加大中央財政對陜西高等院校投入,大力支持西部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促進東西部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加強漢江流域生態保護,將“引嘉入漢”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重點項目計劃等。
各界導報記者滿淑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