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第28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鄉村振興成果的集中展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樣板”參考,為農村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農民致富帶來了新機遇。
農業遙感無人機。
為農業科技創新探索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要興旺,必須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改革。
“我省為攻克黃土高原降水分布不勻、蒸發量大、水土流失嚴重等技術難題,在省科技廳的扶持下,在佳縣等黃土高原旱作區采用了滲水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生產技術,實現節本增效20%以上,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10月22日,在楊凌農高會D館秦創原農業板塊展區,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志愿者向參觀群眾講解科技助力黃土高原旱作農業增產增效。
秦創原農業板塊展區的高產優質多抗玉米品種。
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省加速成果推廣轉化,不斷完善大學實驗站、產業鏈、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培訓、媒體、展會等六種推廣模式。通過建設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做給農民看,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教會農民干。構建“科學家+工程師+農技員”隊伍,組織1100名科教推廣專家和1.7萬名具有楊凌農民技術職稱的農技員,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至田間地頭,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農業科技培訓52萬人次,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000多項。
據了解,秦創原農業板塊由楊凌示范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建設,是陜西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板塊的建設,突出楊凌特色和優勢,堅持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把楊凌打造成為核心示范、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的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源頭。
為科技興農注入青春力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10月22日,同在農高會D館的陜西共青團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區以“科技興農路 青年勇當先”為主題,突出鄉村振興科技興農過程中“人”這一關鍵要素。
現場,記者看到陜西共青團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區共設有“農村青年人才培養體系展區”“鄉村振興青春風采展區”“團團大集涉農產品展區”“電商直播交流互動區”等4個展區,通過圖文、多媒體、實物等展現形式,展示十九大以來陜西共青團構建培訓育人、競賽選人、組織聚人、政策助人、典型帶人“五位一體”工作體系所取得的育人成果。
“我們整理了全省各級團組織選樹的鄉村振興青年領路人、產業致富青年帶頭人、鄉村文化青年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從中遴選出百名優秀青年代表整理成冊和多媒體影像在展區進行集中展示,通過他們激勵更多的青年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團省委青年發展部部長賀翔向記者介紹說。
展覽期間,他們邀請公益助農大賽獲獎選手和中央和我省農村青年典型,開展“我和我的家鄉”現場互動,宣傳典型事跡,講述家鄉故事,賣火家鄉產品。同時,組織公益助農大賽參賽主播開展“青年主播看農高”活動,宣傳第28屆楊凌農高會,推廣各地高新科技農業成果。
在本屆農高會上,共青團陜西省委還將與楊凌示范區管委會簽約,共促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建立上合農業青年跨境電商基地,搭建跨國青年合作交流平臺。
為綠色發展提供新思路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廁所是鄉村生態振興中的短板。10月22日,農村改廁產品技術展首次亮相楊凌農高會,倡導堅持綠色發展,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北方地區干旱少雨、天寒地凍,節能和抗凍最為關鍵。”22日上午,在農高會A館農村改廁產品技術展區,工作人員一邊說著一邊向群眾演示產品防凍、節能效果。
“我們那兒到冬天最低溫度會降至零下30攝氏度,目前群眾反映最多就是如何抗凍的問題。這個泵體的設計比較獨特,利用土層保溫的原理,達到冬季防凍的效果,讓我們茅塞頓開。”來自山西忻州五寨縣農業系統的幾位參觀后表示,“來楊凌農高會,真是不虛此行。”他們表示,該展區通過實物、模型、數字化等多種表現方式,對農村改廁的技術工藝、處理模式、廁具廁屋、后期管護等進行全方位的展示,為推動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地形地貌的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提供交流平臺和參考選項。同時寓教于樂,宣傳普及衛生廁所概念,進一步提高群眾對于衛生廁所的認知。
近年來,我省將農村廁所革命作為“三農”領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來實施,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則,著力攻克陜北渭北等干旱寒冷地區改廁技術瓶頸,加快適宜模式推廣普及,統籌抓好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完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 435.2 萬座,普及率70.2%,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