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全社會參與的大事,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去培養人們對鄉村振興的理解,形成正確認知。”兩會期間,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保軍在接受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采訪時說。
2021年,陜西省城鄉雙向融合加快,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得到鞏固拓展,脫貧地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如何更好擴大農村需求,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不斷帶動脫貧人口就業增收,是張保軍工作、調研中一直關注的重點。
“堅持尊重客觀實際和農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很重要,應該加大力度對村級干部、涉農教師、農民等人群開展相關教育、給予更多扶持。”張保軍說。
張保軍委員建議,首先要在村級黨組織開展教育。村級干部要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意義,要能認準重點工作,再以點帶面,通過多種教育形式,讓群眾明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我有關”。
農民要致富,引進適合的企業進村很重要。張保軍委員說,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傳統的“小作坊”生產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單一、低端的產品也沒有競爭力。因此,在農村發展的企業必須要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引入規范、標準,把“品牌化”經營理念帶進農產品生產、加工全鏈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可以在實踐中快速提升農民素質。
此外,張保軍委員建議,陜西要發揮農業高校的教育優勢,幫助更多教師“擁抱”鄉村,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帶到田間地頭,幫助“輸血型”鄉村變為“造血型”鄉村。
“我們了解到,涉農高校的很多教師和科技人員都非常愿意到農村去、到基層去,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力量。”因此,應該加大力度組織開展這項工作,匯聚更多力量,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張保軍委員說。(記者 凌旎 杜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