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對《關于陜西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陜西省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進行了分組討論。
委員們紛紛表示,兩份報告用數據說話,實事求是、有說服力,全面客觀反映了陜西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計劃報告目標制定符合省情和發展需要,財政報告對財政預算的安排科學合理。兩份報告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是穩就業、保民生的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馮振斌委員建議:“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放水養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幫助企業應對疫情等影響。同時,多舉措保障政策落地落實,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去年,我省圍繞高質量發展,精準施策,重點抓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產業鏈發展等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預期目標是全年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符合發展實際。建議繼續加大對高質量發展的保障,發揮我省供應鏈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作用,推進建設重點產業供應鏈融資服務體系。在重點產業鏈中選擇部分產業鏈核心企業及鏈屬中小企業進行企業信用試點,強化信用信息應用,利用中小企業‘信易貸’產品融資,拓寬重點產業鏈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袁學武委員說。
委員們還分別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