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工業機器人在法士特集團重型汽車變速器軸類產品自動化生產線上作業。 記者 袁景智攝
今后5年
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質量 發揮各地優勢 提升城市能級
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 推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
西安 打造全國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 技術產業和制造業基地
寶雞 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
咸陽 打造咸陽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
銅川 加快銅川西部產業轉型示范城市建設
渭南 推進渭南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楊凌 做實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國際合作“國家隊”
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 推動陜北轉型升級發展
延安 建好延安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重點發展能源化工、果業畜牧、紅色旅游等產業
榆林 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重點發展綜合能源、現代煤化工、旱作節水設施農業等產業
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推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
漢中 推進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等產業
安康 建設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重點發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產業
商洛 打造商洛生態康養之都,重點發展休閑旅游、綠色食藥、新型材料等產業
記者 張鑫 屈荔鵬
省黨代會報告在部署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奮斗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實現關中、陜北、陜南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縣域經濟持續壯大。這也是未來五年陜西“經濟發展質效更高”的一大要點。
陜西加快區域協調發展一直是一項重要議題。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工作中提到,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獲批建設,西安咸陽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經濟總量超200億元的縣市增加到15個,城鎮化率提高7.24個百分點等,顯示了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成績,表明區域協調發展為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提供了應有支撐。但是報告同時指出,區域發展不協調,縣域經濟偏弱,依然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著眼未來,立足陜西三大區域定位和每個市區實際,報告對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作出明確部署,同時著重提出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與會代表們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
關中
推動協同創新發展
報告提出,要以壯大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做實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為主要抓手,推動關中協同創新發展。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西安市高陵區委書記張水利說,高陵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緊抓北跨戰略機遇,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探索行政區、開發區合作新路徑,依托涇渭河高陵段綠色廊道,打造生態金腰帶,用好國家級改革試點賦能鄉村振興,持續挖掘文化資源潛能,著力建設人民滿意城市。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在審議中說,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陜西及西安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將切實發揮開發區在區域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雙循環核心樞紐,培育面向“一帶一路”的現代產業體系,切實把渭河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在努力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淳化縣委書記郭立志說,加快區域協調發展,要堅定不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發展縣域經濟。淳化縣將以康養和醫藥健康產業為定位,力促西咸大都市工業制造基地、加工基地、配套基地三個基地建設,打造新型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培育現代產業體系。要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協調推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大西安建設、西咸一體發展的機遇,擴大開放,狠抓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強力推動項目驅動大發展大突破,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陜北
推動轉型升級發展
對于陜北,報告指出,要圍繞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發揮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推動陜北轉型升級發展。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長劉曉軍說,我們將按照省黨代會部署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雙碳”重大戰略決策的背景下謀劃延安發展,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立足延安資源稟賦,做大做強工業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集中精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爭取發展主動權。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子長市委書記雷興平說,我們將按照省黨代會要求,把子長發展更好融入到全省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中,全力以赴穩增長,保工業產品產量,促農產品質效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扎實辦好民生實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榆林代表團在審議中表示,有信心為陜西高質量發展交出榆林的新答卷,將在區域協調發展、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等方面下苦功夫,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靖邊縣委書記李世書說,靖邊縣將著力抓好聚烯烴高端化工產業延伸、產業鏈延伸,推動北部煤炭資源開發和轉化利用,積極探索旱作節水高效農業新路子,加強白于山區生態林和碳匯林建設,實施樹種更新優化,鞏固陜北生態屏障。
陜南
推動綠色循環發展
報告強調,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漢中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郝明森表示,漢中將以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為引領,錨定“綠色循環 漢風古韻”總定位,以“高科技、大生態、厚文化、國際范、共富裕”為總方向,把生態本底、文化賦能、綠色低碳貫穿于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統籌抓好經濟總量占比、提升主要指標位次前移、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工作。郝明森說,將推動漢中進一步暢通“兩山”通道,彰顯生態優勢,加強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積極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先行先試,有序推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重大支撐節點性工程項目。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山陽縣委書記袁良善表示,山陽將全面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圍繞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示范縣目標,聚焦宜居宜游宜養定位,堅持生態生產生活融合,培育壯大一批康養鏈主企業和產業園區,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山陽力量。
袁良善說,山陽將堅持一手抓康養產業發展,一手抓康養品牌打造,把健康醫藥作為首位產業,緊盯健康醫療、健康養老、文旅康養、體育健身、健康醫藥、健康食藥等重點領域,發展康養企業、謀劃康養項目,加快建設健康養生綜合體、漢華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要謀劃建設一批高端康養民宿、森林康養基地項目,積極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森林鄉村”“漫川國家旅游度假區”等創建工作,聚力打造集“醫、養、游、體、藥、食”為一體的百億級康養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秦風楚韻·和美山陽”旅游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