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書記,您好!洛川縣圍繞扎實推進新時代延安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六四”工作布局突破起勢和市委“12345”年度工作安排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張繼東:我們以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三個年”活動、黨紀學習教育工作開展為契機,持續深化對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強力推動“工業轉型、蘋果引領、縣城南擴、鄉村振興、教育奠基”五大發展戰略,切實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
一是在“工業轉型”方面,我們以新型工業化建設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石化產業鏈提升工程,重點加快推進千萬噸煉化一體化、百萬噸儲油庫項目推進力度。目前,千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產規》《總規》《環評》已通過發改部門批準,同時圍繞高端精細化工、高性能新材料研發等制定了招商引資圖譜,按圖索驥精準招商,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二是在“蘋果引領”方面,我們堅持以科技為引領,堅定不移發展現代果業,探索完善“產業集群+產業鏈(子鏈)+生態圈+功能區”體系,全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去年,全縣蘋果總產113萬噸,產值14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
三是在“縣城南擴”方面,我們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繼續在全縣布局新能源車和電動車充電樁建設,升級城區地下管網設施,推動鎮村路、氣、網、管互聯互通。
四是在“鄉村振興”方面,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千萬工程”先進經驗,堅持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一起抓,全縣衛生廁所普及率92%,村莊巷道硬化達64%,垃圾集中收處率達到93%以上,創新推行“133機制”鄉村治理模式,全縣信訪量、民事、社會治安案件大幅下降。
五是在“教育奠基”方面,完成了市一中餐廳啟動改擴建,洛中餐廳及操場改造,縣職中獲評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全縣公辦幼兒園均達到省示范、市一類標準。縣醫院門急診樓、中醫醫院門診樓、婦計中心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全力推進。
記者:省委和市委高度重視洛川蘋果的高質量發展,給予了很多支持,請您介紹一下洛川在推動蘋果高質量發展、建設蘋果先行示范區方面的舉措和成就。
張繼東:我們瞄準世界蘋果產業發展最前沿,以2022年出臺的關于推進洛川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8方面30條措施為總綱,持續延鏈強鏈補鏈,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喬化變矮化。通過財政獎補,將畝均效益低于3000元的殘敗喬化老果園,改造為矮化密植園,累計發展到17.6萬畝,平均畝產高達8000斤。
二是打造全產業鏈。主要是冷庫倉儲鏈,全縣建成203座冷氣調庫,冷藏能力達68.3萬噸,全縣70%的蘋果可就地儲藏;分級分選鏈,裝備智能化選果線40條,全縣95%的蘋果都經過機器分選后銷售;加工制造鏈,發展了果網、果箱、果筐、果汁、果干等加工制造企業43家,實現了產業鏈的完整和匹配;物流運輸鏈,整合7家快遞企業和33家物流企業,實行資源、場地、車輛共享共用,蘋果外運能力提高到每天3500噸;果畜循環鏈,發展生豬養殖50萬頭,年加工有機肥25萬噸,實現了以畜促果、果畜循環;社會化服務鏈,由村黨支部牽頭,培育了54家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群眾,降本增效。全產業鏈的打造,真正撐起了洛川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三是依靠科技賦能。一個是品種選育,選育出秦蜜、秦脆、洛川一號、洛川二號等12個新優品種,牢牢掌握了蘋果“種源”;另一個是實用技術研發,每年確定10個技術難題,就地攻關,就地轉化。2023年,我們對全縣40970戶果農收入做了個普查,戶均收入10萬元以上的占到91%,其中10萬-20萬元的占54.3%,20萬-50萬元的占35.9%。
記者:深化“三個年”活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洛川縣在深化“三個年”活動中采取哪些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張繼東:我們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把項目建設作為硬支撐,招商引資作為硬措施,營商環境作為硬基礎,作風能力作為硬保障,大抓發展、大抓服務、大抓效能。
在重點項目推進方面,堅持項目周“解扣”企業周“解難”機制。截至5月中旬,洛川縣油氣管線遷改項目、2024年蘋果產業集群建設項目等54個項目已開復工,完成投資32.7億元。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們將深化“三個年”活動和踐行“四下基層”工作相結合,各縣級領導帶頭深入項目一線,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發展現狀,解決企業實際難題。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6方面28條措施,常態化開展好政企懇談會、銀企對接會和“雙包一解”活動,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市場主體411戶。
在干部作風能力提升方面,我們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教育、醫療、住房、糧食購銷、營商環境、殯葬管理7個專項整治,自主開展了減災救災救助、“一卡通”、不動產登記專項整治,嚴查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積極開展社區“1+211”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改革,深入開展民生實事周“解憂”,在全縣196個自然村中持續推行“133機制”鄉村治理模式,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同時,動態研判縣直部門、鎮(街)領導班子,持續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在各級干部中大力發揚奮勇爭先、腳踏實地、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精益求精、久久為功六種作風,持續鞏固和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記者 葉樹峰 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