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昆明舉行。雷桐蘇 周燦 顧彬 攝
12月23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昆明舉行。
會議強調,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3815”戰略發展目標“三年上臺階”的實現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動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經濟工作千頭萬緒,完成目標任務,要善于謀劃、講求方法,找準比較優勢,用好自己所長,以“長杠桿”有效撬動經濟增長。
會議從八個方面
部署了明年云南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
第一,堅持不懈壯大“三大經濟”,加快構建符合云南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換”——資源經濟要在“換”字上下功夫。以資源換產業,這是發展資源經濟的要義所在。
“換”什么?換價值鏈中高端的產業,換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換促農增收能力強的產業,最終目的是,借助資源這根“撐桿”,躍上產業發展新臺階。
“聚”——園區經濟要在“聚”字上下功夫。以園區聚產業,這是資源變產業、出效益的重要一環。
怎么“聚”?就是要突出主導產業,提升畝均效益,讓園區產生“聚變效應”,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促”——口岸經濟要在“促”字上下功夫。以口岸促產業、促城鎮化,這是我省區位優勢轉化為高水平開放發展的關鍵一步。
如何促?就是構建“點、線、面”協調發展的開放組合。要集中資源力量,以河口、磨憨、瑞麗等口岸為重點,以中越、中老、中緬方向大通道為依托,以沿線園區和城鎮為載體,促物流通暢、促外貿發展、促產業落地。
第二,以旅游升級為牽引,拉動消費、擴大內需。
進一步豐富“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體驗場景,吸引更多省外境外游客來云南。
一方面,要從消費端推動云南旅游從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把“旅居云南”作為實現深度游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要從供給端培育壯大旅游業經營主體,打造全省旅游發展的“火車頭”,形成龍頭企業領跑、各類企業跟上的局面。
第三,以提高綜合效益為目標,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
要把農業當作我省的“芯片產業”來打造,讓一二三產都強起來。
一產要再做大,存量上要調結構,增量上要拓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開發干熱河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二產要精深加工,推動農業延鏈增值;三產要強服務、打品牌,培育區域公共品牌,支持企業打造品牌。
要加強農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讓懂農業的人才下基層,促進科技與農業、農民深度融合。
第四,以綠色低碳為主題,培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綠色是云南的天然優勢,要放大這一優勢,全力塑造綠色低碳的云南區域品牌。
要做大綠電規模,推動綠電價值轉化,抓好綠電認證、綠電招商和場景應用。
招引專業企業和人才,把碳匯資源做成碳匯產品,通過市場手段,促進價值轉化。
第五,以新型城鎮化為抓手,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潛能。
要因地制宜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優化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配套,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
第六,以做強企業為支點,增強市場經濟活力。
要緊盯企業關切訴求,以更大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深入開展“廳局長坐診接訴”,既要“坐診”,更要“巡診”“上門問診”,推動全省營商環境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七,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各族群眾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民生大事辦好辦實辦長遠,持續擦亮“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幸福底色。一是千方百計穩就業;二是多渠道促農增收;三是持續抓好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
第八,統籌發展和安全,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一是堅決維護邊疆安全穩定;二是從嚴從實抓好基層社會治理;三是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目標就是奮斗的方向、前進的動力
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
堅持目標引領
研究用好政策
堅持干字當頭
以奮進之姿、實干之舉
打開工作新局面
撰文:張梅煥
編輯:劉馨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