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站在高處望去,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里一排排水泥樁搭起的鋼架延伸到遠方。明年,這些鋼架將安裝上一片片光伏板,光伏板下的沙地里除了今年種的沙柳、草,還要種植紫花苜蓿、檸條、中藥材等。
這個位于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大路鎮的110萬千瓦光伏項目,是國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內蒙古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約55億元,占地面積近2.85萬畝,于2023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完成60萬千瓦光伏施工,種草7000畝、沙柳5000多畝,改良土壤5000畝。
內蒙古綠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部生產副經理海鐵成介紹,110萬千瓦光伏項目長14公里,寬2公里,總裝機容量1100MW,配套建設2座220KV升壓站,項目建成發電匯集后,將送至蒙西——天津南外送通道。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電20億千瓦時,減少標煤用量80萬噸,年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萬噸。
這是12月24日拍攝的位于庫布其沙漠的光伏先導工程一期項目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12月20日,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5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項目總投資20億元,其中風電裝機規模300MW,光伏裝機容量200MW。察右前旗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經理李亮平介紹,項目年發電量約為15億度,按火電廠每千瓦時電量消耗301.5g標準煤計算,年節約標準煤444.53萬噸。
12月23日,阿拉善右旗100萬千瓦風儲基地保障性項目并網發電源。該項目系內蒙古能源集團今年上半年新開工的2000多萬千瓦新能源重點項目之一,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并網發電”目標。
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內蒙古,近年來依托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追“風”逐“日”,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推進新能源與傳統產業耦合發展,促進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勢和潛力,吸引了國內能源頭部企業投資發展,一條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正在形成。
2024年,內蒙古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把“三北”工程攻堅戰和新能源建設結合起來統籌推進,以“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片區內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統籌推進風能、太陽能資源開發和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規劃到2030年,治理沙化土地1151萬畝,配套新能源裝機1.19億千瓦。其中,2024年計劃治理沙化土地230萬畝,配套新能源裝機2727萬千瓦。截至目前,已治理沙化土地237.58萬畝,新能源裝機開工2667萬千瓦,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月11日,在包頭市石拐區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工人在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突破1.2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占全區電量總裝機突破50%,成為內蒙古的主體裝機電源。內蒙古電力總裝機、電力外送量等指標穩居全國第一,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火電裝機和新能源裝機均突破1億千瓦的省區市。同時,內蒙古綠電交易規模亦居全國第一。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王杰表示,內蒙古全力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一手抓開發利用,一手抓裝備制造,制定出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23條政策措施和加快新能源、電網工程審批建設的13項政策措施。加快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全力推進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全區新能源裝機總量持續攀升。目前,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再創歷史新高,與此配套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運維服務業,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郝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