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秦嶺智庫在秦嶺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以及秦嶺學知識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秦嶺智庫中有秦嶺智者,他們推動著思維連接和知識創新。然而,我們對秦嶺智庫的狀況了解不足、知之甚少,尤其對秦嶺智庫中的秦嶺智者更是了解非常有限。
近段時間,我著重收集整理秦嶺智庫的相關情況。幸有“豆包”幫忙,工作進展順利。我向“豆包”詢問:“可知與秦嶺相關的智庫一類的機構都有哪些?”瀏覽“豆包”首次提供的機構名單,我認為不夠全面準確。我曾擔任大秦嶺研究院院長,那是在陜西省林業科學院設立的秦嶺智庫。于是,我向“豆包”指出問題并提出要求。依照新想法和要求,“豆包”給出新答案。但我又發現,幾次答案存在較大差異。我要求“豆包”再次仔細思考、整理,準確列出與秦嶺有關的智庫。次日,我又詢問:“各個秦嶺智庫取得的成就都有哪些?”“豆包”提供了相應答案。現將相關詳細信息整理如下:
智庫1:生態環境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
主要任務:采集生態環保最新動態并提供建議,參與研究制定秦嶺生態保護戰略規劃,參加考核評議及督導檢查,參與調研活動和報告起草,開展信息宣傳及熱點問題澄清,承擔交辦的其他工作,為秦嶺生態保護提供專業指導和智力支持。
主要成就:已為秦嶺生態保護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決策咨詢平臺,在精準把握重大科技問題、凝練重大科技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助力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科學推進。
智庫2: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
主要任務:聯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打造高端智庫提供決策支持,開展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凝練科技需求,為秦嶺生態保護提供全方位支撐。
主要成就:撰寫的秦嶺生態保護政策建議獲中央領導批示,支撐建立秦嶺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機制,完成秦嶺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成立秦嶺專家委員會建立咨詢制度。
智庫3:陜西(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
主要任務:探索大秦嶺保護與綠色發展等關鍵問題。創辦并成功運營了《秦智》等極具影響力的雜志期刊,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相關的論壇節目。其致力于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政策建議以及科學精準的決策咨詢意見。
主要成就: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決策參閱重要內容,積極向陜西省人大、政協進行匯報,并形成具有建設性的提案或議案提交。為政府及各部門制定秦嶺生態保護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智庫4:民盟中央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秦嶺智庫
主要任務: 圍繞國家重大科技與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積極開展科教政策和創新發展的深入研究。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圍繞農業科技創新、高等教育、“三農”問題、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主題,積極主動地建言獻策。
主要成就:暫時未能獲得其公開的成果或成就。
智庫5:長安大學秦嶺生態環境研究院
主要任務:在秦嶺生態環境的相關研究領域,特別是在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核心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
主要成就:從“綠色秦嶺、生態秦嶺、安全秦嶺、文化秦嶺、數字秦嶺和和諧秦嶺”這六個關鍵方面,對秦嶺自然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開展了系統且全面的研究。
智庫6:西北工業大學秦嶺生態經濟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
主要任務:以生物和非生物資源的監測與評估為關鍵切入點,深入挖掘和充分開發各類資源的潛在利用價值。重點關注自然生態系統的類型、結構、功能及受損情況,集中力量研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科學修復的創新模式。
主要成就:成功入選 2023 年中國智庫索引(CTTI)最佳案例。在生物和非生物資源的監測與評估方面開展專業研究,集中精力研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科學修復模式。
智庫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秦嶺研究院
主要任務:聚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開展秦嶺野生動物生物學、中草藥研究與利用等多領域交叉研究。對秦嶺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等進行全面深入調查,為秦嶺生態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助力筑牢秦嶺生態屏障。
主要成就:承擔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植物多樣性研究、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成果顯著,發表多篇高質量論文,建立野生植物組織再生體系,為秦嶺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智庫8:西北大學秦嶺研究院
主要任務:聚焦秦嶺自然生態、人文社會等研究工作,為秦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發揮作用,為國家及地方提供關于秦嶺有關問題的專業政策咨詢。
主要成就: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研究中心與西北大學秦嶺研究院辦公室實現合署辦公。其專家委員會積極開展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和專業咨詢等工作,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理論體系的建設和核心技術的攻關。
智庫9:陜西師大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主要任務:在學術上以多學科融合探究秦嶺生態環境變遷、歷史文化脈絡及經濟社會發展軌跡,如剖析秦嶺山地人地關系演變。同時,積極服務決策,圍繞秦嶺生態保護等重大議題開展項目研究,為政府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成就:在秦嶺研究領域發表諸多權威學術成果,出版多部著作。在實踐應用中,承擔眾多與秦嶺相關項目,為生態保護、區域發展提供關鍵智力支持。其主辦的《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期刊影響力大,成為傳播秦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智庫10:西安文理學院秦嶺文化研究院
主要任務:以“弘揚秦嶺文化”“深入挖掘秦嶺文化時代價值”為宗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入挖掘秦嶺時代價值,開展廣泛研究,加快推進國內外秦嶺研究人才、資源和力量的集聚。
主要成就:舉辦了秦嶺文化主題培訓,特聘研究員黨雙忍、李浩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秦嶺:中華民族祖脈》和《唐詩與唐都長安》專題講座。
智庫11:陜西省林業科學院大秦嶺研究院
主要任務:為秦嶺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理論依據和科技支撐。
主要成就:向全國人大、政協提交建議提案 20 余件,制訂并發布《陜西省自然生態空間分類指南》等地方標準 3 項,出版《秦嶺生態保護文集》等著作 3 部,授權發明專利 3 件、實用新型專利 23 件,成果豐碩。
智庫12:國家林草局秦嶺生態保護修復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主要任務:凝聚“六省一市”林科院、涉林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等優勢科技力量,設立生態空間理論、生態保護等八個創新團隊,突破了一批生態空間治理的關鍵技術。
主要成就:凝聚環秦嶺“六省一市”林科院、涉林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等優勢科技力量,設立了八個創新團隊,突破一批生態空間治理關鍵技術,為秦嶺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科技支撐。
智庫13:商洛市秦嶺生態研究院
主要任務:依托商洛學院學科專業資源優勢,立足國家“雙碳”目標、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商洛市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等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多學科跨專業協同創新研究,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等專業領域提供跨學科綜合解決方案。
主要成就: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技術瓶頸,累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80 余項,取得知識產權類成果 400 余項。為 50 余所中小學、企業、機關等單位開展線上、線下科普志愿服務活動 80 余場次,受眾廣泛。形成高質量的咨政建言報告 100 余件,其中 1 項成果獲得全國優秀獎,1 項成果獲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產生重要社會影響。
智庫14:秦嶺校地智庫聯盟
主要任務:西安市社科院(西安市社科聯)與西安文理學院共同發起成立,聯盟單位包括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陜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等眾多知名院校和機構,聯合各方力量推進秦嶺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目前暫未獲取到其公開的成果或成就。
智庫15:秦嶺文化研究院
由西安市社科院與西安文理學院共同發起,以“弘揚秦嶺文化”“深入挖掘秦嶺文化時代價值”為崇高宗旨,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秦嶺研究、交流、展示新型智庫平臺。
主要成就:暫時未獲取到其公開的成果或成就。
仔細審視目前掌握的情況,或許并不全面完善,但已能較全面反映秦嶺智庫的狀況。進一步分析可知,秦嶺智庫數量不少,但質量有待提高。智庫若無智者,則欺世盜名,成為智者之庫才是智庫建設根本。每個秦嶺智庫都應不忘初心,吸納秦嶺智者,切實提升決策研發和決策咨詢能力,提供優質服務。
從實際情況看,多數智庫不在同一生態位,功能上互動性強。要把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必須推動智庫聯動。智庫之間應互學互鑒、協同協作、共同進步。也可考慮成立秦嶺智庫聯盟,既分又合,抱團發展。(文/黨雙忍)
注:2025年元月17日于磨香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