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愿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碑擜I浪潮重塑世界之際,這首詩承載著在技術洪流中堅守少年精神的深切期許。我們不禁思索,如何鍛造認知的鎧甲,穿越數字的迷霧,讓靈魂深處的少年精神熠熠生輝?這不僅是對自我的追問,更是時代賦予的深刻命題。正如李白曾豪情萬丈地吟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少年的意氣風發與壯志豪情,在任何時代都不應被磨滅,在AI時代亦是如此。
一、AI浪潮下的時代之問
(一)AI時代的狂飆突進
如今,AI已全方位滲透進生活的每一處角落。出行時,智能導航借助AI算法實時分析路況,為我們規劃最優路線,大幅節省出行時間;學習中,AI輔助教學工具依據學習情況定制個性化方案,助力高效學習。從智能家居營造的便捷生活,到智能辦公帶來的高效體驗,從醫療診斷的精準輔助,到金融風控的智能管理,AI無處不在,如同一位神秘的大宗師,重塑社會運行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AI對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恰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AI的發展迅猛且廣泛,讓我們的生活在短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少年精神”的時代叩問
人類獨有的“少年精神”在這個時代將走向何方?這種精神,是年少時對世界純粹的熱愛與好奇,是面對未知勇敢探索的無畏,是心底始終堅守的善良與熱忱。在AI構建的全新世界里,如何讓少年精神綻放光芒,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重要命題。正如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所言:“AI不會取代人類的創造力,因為機器永遠無法理解梵高畫作中旋轉的星空里,藏著畫家對生命本質的叩問?!痹诩夹g浪潮中,我們更應珍視人類獨有的精神品質,探尋少年精神在AI時代的價值與意義。就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里,哪吒即便面臨著魔丸轉世的既定命運,卻仍對世界滿懷熱愛,好奇山河湖海的奧秘,對未知的法術和力量充滿探索的渴望,這種少年精神跨越時空,在神話故事與現實的AI時代都閃耀著光芒,誠如“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少年的哪吒從不因命運的安排而自怨自艾,始終懷揣著凌云般的志向去探索世界。
二、AI時代的挑戰與人性困境
(一)技術帶來的認知迷障
AI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智能設備和算法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也在悄然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實驗室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天滑動屏幕超2600次,大腦前額葉皮層灰質密度年均減少2%,退化速度是自然衰老的3倍,正經歷“數字失智”。短視頻的瞬時刺激摧毀深度思考神經回路,社交媒體的即時反饋鈍化情感共鳴能力,云端存儲瓦解人類建構意義的本能。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數據表明,個性化推薦系統使用戶接觸信息多樣性下降67%,形成“認知閉環”。深度偽造技術模糊虛實邊界,我們逐漸喪失判斷事實的能力,陷入認知舒適區,產生集體性精神惰性,技術崇拜更是制造致命的認知幻覺。與此同時,人類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機,當AI詩人寫出工整的十四行詩、Deepfake技術復刻逝者音容笑貌、ChatGPT快速生成哲學論文,我們在算法編織的意義之網中,對定義“人之為人”的特質產生懷疑。古希臘德爾斐神廟“認識你自己”的箴言,在AI時代呈現新悖論,斯坦福大學研究顯示,過度使用智能推薦系統的人群,決策自主性下降37%,創造力閾值降低至算法建議區間平均值,AI在解放生產力的同時,將靈動的少年心性壓縮為數據化行為模板。而哪吒在面對“魔丸”這一被定義的身份時,沒有被其束縛,努力打破外界對他的刻板認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在AI時代堅守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就像古人說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AI帶來的種種迷障下,我們要像哪吒一樣堅守自我。
(二)身份認同與存在焦慮
當AI能夠模仿人類的創作、情感表達時,我們對自身的獨特性產生了懷疑。AI創作的音樂、繪畫作品,有時甚至能以假亂真,這讓我們不禁思考:人類的創造力是否不再獨一無二?AI聊天機器人可以與我們進行看似有情感的對話,但它終究無法真正理解人類情感的復雜與深沉。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自己作為“人”的身份認同產生了動搖,陷入了深深的存在焦慮之中,不斷追問自己:在這個AI主導的時代,我們究竟是誰?正如哪吒在《哪吒之魔童鬧?!分?,努力掙脫“魔童”身份標簽,不斷探尋真正的自己,我們在AI時代也需堅守自我,找尋身份認同,“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這句充滿力量的話語,也應成為我們在面對身份認同困境時的信念。
(三)就業轉型的壓力與迷茫
AI的發展致使許多重復性、規律性工作崗位被機器取代,就業結構面臨巨大調整。大量勞動者不得不面臨職業轉型困境,重新學習新技能,適應新就業市場需求。然而,轉型之路充滿艱辛,許多人在這一過程中感到迷茫和無助。例如,傳統制造業工人在自動化生產線普及后,需要學習編程、機器人操作等新知識,但因缺乏相關基礎和學習資源,往往難以順利轉型,這不僅影響個人經濟收入,也給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挑戰。就像哪吒在知曉自己和敖丙面臨魂飛魄散的命運后,沒有迷茫逃避,而是積極尋找重塑肉身的辦法,我們在AI帶來的就業沖擊下,也應如哪吒般積極應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瑘孕磐ㄟ^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難,實現職業轉型。
在AI的沖擊下,我們的生活與認知發生了巨大改變。但越是在這樣的時代,我們越應回溯那些珍貴的品質,去探尋少年精神的內核,從中汲取力量,找到應對時代挑戰的方法。
三、少年精神的深度剖析
(一)探索未知的好奇之心
年時期的我們,對世界充滿無盡好奇。看到雨后彩虹,會好奇它的形成原理;聽到鳥兒歌聲,會好奇它們在訴說什么。這種好奇心驅使我們不斷探索未知,去發現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正如《哪吒之魔童鬧?!防?,哪吒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對七色寶蓮重塑肉身的神奇法術充滿好奇,不斷追問其中的奧秘。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努力了解這個未知的力量,這股好奇勁兒推動著他去突破困境。同樣,硅谷工程師在GitHub探索代碼可能,敦煌壁畫修復師探尋千年文明奧秘,都是在守護對未知永恒的好奇。正是這份好奇,讓人類不斷突破認知邊界,從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從研究微觀粒子到攻克生命科學難題,好奇心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源動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少年對未知的好奇,是不斷探索真理的動力源泉。
(二)無畏挫折的勇敢之態
“少年應有鴻鵠志,當騎駿馬踏平川”。少年從不畏懼失敗,敢于挑戰權威,追求自己的夢想。即使面對重重困難與挫折,也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高中時被?;@球隊拒之門外,但憑借對籃球的熱愛和無畏勇氣,不斷努力訓練,最終成為籃球史上的傳奇人物。在《哪吒之魔童鬧?!分?,哪吒面對重塑肉身失敗就會魂飛魄散的絕境,沒有絲毫畏懼。當得知敖丙為救他甘愿犧牲自己時,他毅然決然地踏上冒險之旅,哪怕要面對強大的阻力和未知的危險,也毫不退縮。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輕易放棄,敢于迎接挑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如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少年的勇敢是戰勝困難的利刃。
(三)至純至善的赤子之情
少年的內心純真善良,相信世界的美好,愿意幫助他人。在他們眼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純粹,沒有太多功利與算計。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積極向上,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身邊的人。這種赤子之情,是人性中最溫暖、最美好的部分,讓我們在復雜的世界中,依然能保持一顆純凈的心。就像《哪吒之魔童鬧?!防?,哪吒雖被世人誤解為魔童,卻始終保持內心的善良。他珍視與敖丙的友情,為了拯救敖丙,不惜一切代價。哪怕面對天庭的壓力和眾人的誤解,他也堅守內心的善良,用行動證明自己,這種純粹的善良令人動容,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少年的赤子之心純凈而美好。
四、堅守少年精神的時代意義
(一)個人成長的基石
在AI時代,保持少年精神能讓我們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好奇心促使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勇敢面對職業轉型的挑戰,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赤子之心,能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定,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干擾,專注于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例如,一些敢于嘗試新事物的人,率先學習AI編程,將其應用于自己的工作領域,從而獲得了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正如哪吒在成長過程中,憑借著對未知法術的好奇和勇于挑戰困難的精神,不斷突破自我,實現成長,我們在AI時代也應如此,“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經過不斷努力和磨礪,我們定能在AI時代收獲成長。
(二)社會進步的引擎
少年精神中的創新與合作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創新源于對未知的好奇與勇敢探索,在AI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這種精神去突破技術瓶頸,開拓新的應用領域。而合作則能讓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參與到AI的研發與應用中,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比如,在AI醫療領域,醫學專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合作,共同研發更精準的疾病診斷模型,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在《哪吒之魔童鬧?!分校倪概c敖丙攜手對抗命運,他們的合作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如同在AI時代,人們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社會進步,“人心齊,泰山移”,眾人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能推動AI時代不斷向前發展。
五、于AI時代重拾少年精神
(一)重塑認知,構建思維新生態
思維范式的轉變:從“工具理性”邁向“詩性智慧”至關重要。以馬斯克拆解電動車電池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為例,我們應將AI視為助力思考的工具,而非主導思維的主體。每天抽出1小時遠離智能設備,主動制造“認知熵增”,讓大腦在無算法干擾的“混沌”中自由思考,激發創新靈感。當看到AI生成作品時,深入思考其對藝術本質的影響,建立對AI思維范式的批判性認知。比如,欣賞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梵高風格畫作時,從藝術理念、情感表達等多方面剖析,思考它究竟是逼近還是背離了藝術的本質。同時,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突圍,當GPT - 4快速生成商業計劃書時,專注追問“為什么需要這個計劃”,主動進行負熵思維修煉,覺醒元認知能力,對AI思維范式保持批判性認知。就像哪吒打破對自己“魔童”身份的固有認知,我們也應打破對AI的盲目依賴,重塑思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只有打破舊的思維定式,才能在AI時代開拓新的認知天地。
學習模式的革新:借鑒芬蘭“現象教學法”,打破學科界限,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知識。讓學生在設計環保項目時,融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知識,培養跨學科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模式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能激發持續探索的熱情,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也可通過參加社區組織的環?;顒樱瑢W習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等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此外,AI時代的教育應注重培養“AI無法復刻的人類稟賦”,如日本“超高齡社會”中的銀發程序員證明持續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芬蘭K12教育納入“失敗周”訓練心理彈性;加州大學實驗表明動手組裝機器人組比純屏幕編程組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多激活43%的前額葉皮層,印證“知行合一”,讓身體參與認知過程;通過冥想、藝術創造等活動,培育算法無法量化的精神維度,開拓靈性維度。哪吒在成長中不斷學習新法術,突破常規,這種學習和成長的方式值得我們在AI時代借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AI時代的學習更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
(二)平衡生活,重建人與技術和諧共生
時間與精力的管理:參考“數字齋戒”運動與“斷舍離”哲學,學會合理安排智能設備使用時間。每周設定一天為“數字休息日”,遠離手機、電腦等設備,回歸真實生活。清理手機中無用APP,減少信息干擾,讓生活更簡潔高效。通過這種方式,恢復認知活力,重新掌控生活節奏。在數字休息日,可去公園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增進感情。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數字齋戒”制度頗具啟示意義,在關鍵生產環節,工人關閉所有智能設備,重建人與技術的能量邊界,讓意識從數據洪流中抽離,重新獲得感知真實的敏銳度。同時,效仿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簡樸實驗,德國數字極客發起“每周24小時數字齋戒”運動,周期性脫離智能環境,恢復對真實世界的敏感度。我們應像哪吒在拯救自己與敖丙過程中,合理調配力量一樣,平衡好生活與技術的關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數字時代也能尋得生活的悠然與寧靜。
建立技術使用邊界:以特斯拉“無手機車間”為例,明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使用技術的邊界。在重要會議、學習時段,關閉手機等智能設備,專注當下任務。制定家庭技術使用規則,如晚餐時間禁止使用電子設備,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校,也可規定課堂上禁止使用手機,讓學生專注學習。另外,開發“可解釋AI”工具包,讓外賣騎手能理解系統派單邏輯,網約車司機可參與算法參數調節,推動算法平權運動。正如哪吒在行事中有自己的原則和邊界,我們使用技術也應有明確界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明確技術使用邊界才能更好地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
(三)滋養心靈,守護情感的純凈天地
捍衛情感的真實性:面對AI情感模擬,更加珍視真實情感體驗。京都茶道大師千玄室說:“茶室是濃縮的宇宙,一期一會皆不可重復?!庇眯母惺苊恳淮闻c他人的交流,珍惜瞬間的情感共鳴,讓情感表達更真摯、深沉。復興人文精神,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欣賞藝術展覽等方式,豐富情感世界。閱讀《紅樓夢》,感受書中人物間復雜而真摯的情感,提升情感認知。哪吒與敖丙之間純粹的友情,在面對生死考驗時愈發深厚,提醒著我們在AI時代要珍視真實情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真正的情感不會因距離和技術而褪色。
培育精神的獨特性:通過冥想、藝術創造等活動,培育算法無法量化的精神維度。每天抽出15分鐘進行冥想,讓內心平靜,傾聽內心聲音。嘗試繪畫、寫作等藝術創作,表達獨特情感與思想,展現人類精神的豐富性與獨特性。一位業余畫家通過繪畫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其作品充滿個性和情感,展現人類精神的獨特魅力。我們應如哪吒展現出獨特的個性與精神,在AI時代培育獨一無二的精神世界,“我手寫我心”,用藝術創作展現精神的獨特性。
(四)直面挑戰,化危機為成長階梯
培養危機意識:以特斯拉工程師團隊開發Autopilot系統時采用的“紅隊挑戰”機制為例,主動將技術挑戰視為成長契機。面對AI帶來的就業沖擊,不抱怨、不逃避,積極學習新技能,提升競爭力。參加行業培訓課程,學習AI相關知識與技能,為職業發展開辟新道路。一位傳統媒體從業者在AI技術沖擊下,主動學習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寫作等技能,成功轉型為新媒體運營專家。哪吒在面對魂飛魄散的危機時,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我們在AI時代的危機面前也應如此,“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才能在AI時代把握成長機會。
激發集體智慧:通過開源社區協作模式,匯聚眾人智慧,共同應對技術挑戰。在GitHub等開源平臺上,開發者共同參與項目開發,分享代碼與經驗,不斷完善軟件與技術。在AI圖像識別技術研發中,全球開發者通過開源社區合作,不斷優化算法,提高圖像識別準確率。硅谷工程師們在GitHub上進行的“代碼共修”儀式,展現了集體智慧的涌現過程,每個開發者留下的注釋都是思維火花的迸發,每次代碼審查都是認知邊界的拓展,創造了抵抗技術異化的精神共同體。如同哪吒與敖丙攜手,集合眾人力量共同對抗命運,我們在AI時代也應激發集體智慧應對挑戰,“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智慧能攻克AI時代的技術難題。
(五)深度追問,探尋真理的本質之光
回歸本質思考:在AI時代,回歸對創新、真理等本質問題的追問。如芬蘭教育改革的“現象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技術發展背后的倫理困境、社會影響等問題。使用AI技術時,思考其是否符合人類價值觀,是否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使用AI人臉識別技術時,考慮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等問題。哪吒在面對自己的命運和身份時,不斷追問,探尋真相,我們在AI時代也應如此,回歸對技術本質的思考。恰似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是我們在AI浪潮中不迷失方向的指引。
保持好奇探索:以科技先驅者為榜樣,保持對事物本質的好奇心。馬斯克對太空探索的執著,源于對宇宙奧秘的好奇與探索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對周圍事物保持敏銳觀察力,不斷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尋找超越技術迷霧的燈塔。對身邊智能設備進行拆解研究,了解工作原理,探索技術背后的奧秘。哪吒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斷探索未知,我們在AI時代也應保持這份好奇心,探索技術背后的真理。就像“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好奇心就是推動我們不斷探索技術真理的源頭活水,讓我們在AI的世界里不斷前行、不斷突破。
(六)弘揚人文,點亮技術時代的文明燈塔
賦予技術人文溫度:從藝術家徐冰的《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中,看到藝術賦予技術以溫度。在教育領域,借鑒新加坡的“STEM + 人文”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教授AI編程時,引導學生開發具有社會價值的應用程序,如幫助殘障人士的輔助工具。同時,列舉如蘋果公司HomePod的呼吸燈設計、索尼AIBO機器狗的體溫模擬這類“非功能性設計”,強調真正的智能應保留技術的神秘性與敬畏感,推動技術返魅工程,讓技術與人文更好地融合。就像哪吒身上體現的人性光輝,技術也應被賦予人文溫度,“不學禮,無以立”,技術有了人文溫度才能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
推動技術與人文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人文情懷,將技術與人文有機融合。利用AI技術創作具有人文內涵的藝術作品,開發具有人文關懷的智能產品。一些藝術家利用AI生成音樂,再結合自己的情感和創意進行二次創作,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音樂作品。我們應將技術與人文融合,如同哪吒的故事融合了奇幻與人性,讓技術更具生命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技術與人文的融合應是自然而純粹的,共同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七)賽博禪修,開啟數字時代的精神修煉新篇
古老智慧與現代技術的融合:“賽博禪修”融合古老禪修智慧與現代AI技術。借助AI的數據分析能力精準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情緒波動規律,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監測腦電波、心率變異性等生理指標,配合專門設計的禪修APP,APP依據這些數據量身定制冥想計劃。在冥想過程中,通過舒緩的音效、圖像引導,幫助更快進入專注狀態。若APP監測到自己壓力較大,會自動推薦適合緩解壓力的冥想課程。就像哪吒在面對復雜的命運困境時,能回歸內心的堅定,我們在數字時代也可借助技術,回歸精神的本真,讓古老的智慧在現代技術的輔助下重煥生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老智慧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深思。
在數字喧囂中回歸本真:在數字時代的喧囂中,賽博禪修讓我們審視自己與技術、世界的關系。通過定期禪修練習,擺脫算法干擾,回歸內心本真,重新找回少年般的純粹與寧靜。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天進行15分鐘的賽博禪修,讓內心得到片刻寧靜。如同哪吒在經歷重重誤解與磨難后,依然保持內心的純凈,我們在AI時代的繁雜信息流中,也應通過賽博禪修,守住內心的純粹,“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在數字的喧囂中,賽博禪修能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寧靜與純粹。
(八)存在升維,邁向“少年世”的文明新程
回歸生命本真狀態:以任天堂紙板編程套件為例,將冰冷代碼轉化為孩童般的創造樂趣,在技術賦能中找回游戲精神。面對困難時,像荷蘭“人機共生藝術展”中藝術家保留AI繪畫的扭曲線條一樣,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不追求完美,展現真實自我。捍衛人類的共情力,在醫療領域,即便AI能輔助診斷,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情感溝通與關懷也無法被替代。醫生給患者診斷時,不僅關注病情,還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哪吒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即便身負魔丸的“詛咒”,也能坦然接受自己,勇敢展現真實的自己,不被外界的期待所束縛,我們在技術時代也應如此,回歸生命本真,不被技術所異化,“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堅守生命本真,展現真實自我。
實現存在論的升華:在技術時代,實現存在論的升華,從更高層面審視自己的存在意義。不再僅追求物質滿足,注重精神的成長與內心的充實。通過參加哲學講座、閱讀哲學書籍等方式,提升思想境界,思考人生的意義。地質學家提出的“人類世”概念在AI時代需重新詮釋,真正的文明進階是在技術賦能中找回生命本真狀態,實現從“人類世”到“少年世”的存在論升維。哪吒在冒險中不斷成長,對自我和世界有了更深的認知,我們在AI時代也應不斷提升精神境界,實現存在的升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才能在AI時代實現存在論的升華。
(九)締結契約,共創碳基文明的美好未來
確立認知主權:立法保障人類在關鍵決策中的裁定權,確保面對AI提供的信息與建議時,有足夠時間與權利進行獨立思考。在醫療決策、司法審判等重要領域,不能讓算法完全取代人類判斷,維護人類認知主權。在醫療手術方案制定中,醫生不能僅依賴AI建議,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做出最終決策。如同《大憲章》限制王權,立法保障人類在關鍵決策中的最終裁定權,確保“人類猶豫的三秒鐘”(道德審慎期)不被算法效率碾壓,發布認知主權宣言。哪吒在面對命運的“裁定”時,敢于抗爭,維護自己的選擇權利,我們在AI時代也應捍衛自己的認知主權,“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捍衛認知主權的決心堅定不移。
規范技術節奏:借鑒日本“間”(Ma)的美學,在智能設備中強制植入“空白間隔”。每工作45分鐘,彈出提醒休息的界面,展示一段優美的詩歌或藝術作品,讓我們在忙碌的數字生活中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與感受。在辦公軟件中設置定時休息提醒功能,讓用戶在工作中適當放松。通過這種方式,用留白對抗技術異化,制定技術節奏公約,避免人類被技術的高速運轉所裹挾,重新奪回生活與思考的主動權。就像哪吒在激烈的戰斗中也懂得調整節奏,我們在技術時代也應規范技術節奏,享受生活,“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規范技術節奏才能讓生活與技術和諧共處。
建立詩意聯盟:與AI建立基于藝術共情的對話,實現跨物種和諧共生。在AI生成的作品中融入人類的情感與價值觀,讓AI成為傳播美好、傳遞情感的媒介。利用AI創作富有詩意的音樂、文學作品,豐富人類精神世界。一些音樂創作軟件利用AI生成旋律,再由音樂家添加歌詞和情感表達,創作出動人的歌曲。當NASA向宇宙發送黃金唱片時,選擇的不是二進制代碼而是巴赫樂曲,這啟示我們與AI的對話也應建立在藝術共情之上,達成跨物種詩意聯盟,讓AI技術為人類的精神世界增添光彩,而非僅僅是功能性的工具。正如哪吒與敖丙跨越種族的情誼,我們也應與AI建立和諧共生的關系,“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AI建立詩意聯盟,包容共生。
六、結語:永懷少年心,奔赴未來路
AI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不應是替代人類,而是幫助我們拓展認知邊界、深化情感連接、實現精神超越。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少年精神的內涵或許會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但無論技術如何進步,那份對世界的好奇、對困難的無畏、對人性美好的堅守,都將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應持續守護和傳承少年精神,讓它在AI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愿我們都能懷揣著少年般的初心,勇敢地奔赴未來,在技術與人文的交融中,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歸來之時,仍是那個熱血滿懷、朝氣蓬勃的少年。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在AI時代,我們要如同少年般,珍惜當下的時光,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同時不忘人文精神的滋養。讓我們以一顆好奇、勇敢、善良的心,在技術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去追尋真理的光芒,去創造屬于我們的輝煌。就像古代的賢士們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一樣,我們在這個時代,也要肩負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責任,利用AI技術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文/黨雙忍)
后記
一日晚宴席間,趁著酒意,有朋友問我,你這一生,最引以為傲的是什么呢?我脫口而出,歸來仍是少年!其實,我也不曾深入思考,只是即興而為之?;氐郊依?,與老伴言及飯桌上“歸來仍是少年”之事。老伴說,太對了!我似乎亦有所感悟,隨暢想,AI時代,如何做到歸來仍是少年?個人如此,民族亦如此,于是便有此文,與大家交匯。2025年3月10日于磨香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