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編撰出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寧夏的“固原市以小流域治理繪就水環境改善新畫卷”“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實踐”以及“以體制機制優化和數字賦能為引領,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與創新”3個案例入選。
近年來,固原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把每個小流域既作為水土治理單元又作為經濟開發單元,打贏了一場場生態“翻身仗”,高質量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小流域治理質效。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水土流失面積減幅達66%、年入黃泥沙量減少到2000萬噸、水土流失面積和流失強度實現“雙下降”。截至2023年底,固原市治理小流域492條,興建淤地壩760座、小型水土保持工程9.6萬座,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80.5%,高于全區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
賀蘭山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被寧夏人民親切地稱為“父親山”。曾經一段時間,對煤炭等資源的大規模無序開采使山體地貌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系統愈發脆弱。近年來,自治區啟動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治理修復面積40.5萬畝,賀蘭山歷史“瘡疤”逐漸愈合,自然生態逐步恢復,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整體提升。2021年6月,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作為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推薦的10個中國特色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開發布。
寧夏深化鞏固生態環境信息化系統建設,推進生態環境數據匯集共享與挖掘應用,構建生態環境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實施生態數據整合共享與挖掘應用等數據工程項目,建成全區統一的生態環境數據中心,成功創建生態環境信息化“智慧大腦”,為全區生態環境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綜合應用平臺夯實了基礎和技術服務支撐。(記者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