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深度改變生活,創造未來?在第九屆絲博會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在這場開放合作的盛會上,既可以在科技創新展、低空經濟展上見到“高精尖”的科技產品,感受發展的向“新”力,也可以在省際合作展、文旅消費展上觸摸甚至品嘗到科技融入生活的“果實”,領略科技的魅力。
拉長產業鏈條
“來嘗嘗紫陽毛尖綠茶啤酒。”5月21日,第九屆絲博會開幕第一天,在文旅消費展區,陜西省紫陽縣和平茶廠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閔鴻鈞招攬著觀眾。只要有人駐足,閔鴻鈞就會邀請他品嘗啤酒,然后順勢介紹:“這是我們今年研發的新款,目前在招代理商。”
從種茶、賣茶到研發茶的衍生產品,是這個誕生于1980年的老茶廠因消費市場、消費人群、消費習慣的變化做出的決定。“茶是傳統意義上的慢銷品,而啤酒是快銷品。要滿足‘90后’‘00后’消費者需求,必須用新技術、走新路。”閔鴻鈞說,“銷售一瓶綠茶啤酒帶來的利潤比直接銷售茶葉的利潤要高。”
擁抱新技術,迎合消費新趨勢,土特產走上了“洋氣路”。本屆絲博會上展出的新式農特產品琳瑯滿目,從飲料到果酒再到主打“健康牌”的零食,都讓觀眾嘖嘖稱贊。
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硬招。要放大“特”的優勢、延長“產”的鏈條,科技創新是強大動力。這是共識,也是各地正在實踐的路徑。
借著絲博會,許多省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展示、推銷以“特”制勝的解決方案。浙江宇聯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浙江、湖北、安徽等地都有我們做成的項目。”該公司工作人員孫泰平用已經成功的案例向觀眾自薦。
作為一家以科技創新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浙江宇聯信息發展有限公司對于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有自己的獨特做法,創建了一套“AI智慧農業+產業經營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陜西特色農產品多,文旅資源豐富,有很大的發展優勢。目前,有些縣已經聯系了我們,計劃開展合作。”孫泰平說。
開拓發展空間
科技創新拉長了產業鏈條,也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科技創新展上處處是例證。
這個以“科技賦能,秦創未來”為主題的展覽,展示著陜西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底氣。一個個科技感拉滿的企業、展品“訴說”著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故事。
“2024年8月,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獲批建設,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展位上,渭南高新區火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程凱介紹。在這里,來自西安及渭南高新區的十幾家企業用200多個3D打印產品,宣介陜西增材制造產業的技術實力和發展成果。
從裝備制造到文創產品再到醫療健康,“陜西制造”的3D打印產品讓許多觀眾大開眼界。“沒想到顱骨也能3D打印,而且還能應用。”觀眾張鑫宇饒有興趣地看著醫療領域的3D打印產品。
參加絲博會,渭南高新區帶著招商引資的目標而來。十多年前,渭南高新區布局新興產業,瞄準增材制造這個前沿領域,引進、落地了許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如今,作為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的核心承載區,渭南高新區已聚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50多家。
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的生動故事,不只發生在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咸陽秦創原電子顯示產業創新聚集區、榆林秦創原煤化工產業創新聚集區、寶雞秦創原新型傳感器產業創新聚集區等20多個科技創新展上的“主角”,都有獨特的故事,等待觀眾“閱讀”、目標客戶關注。
提升群眾幸福感
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是實現人民幸福。今年的絲博會上,能深切感受到這一點。
省際合作展上,來自南京的生物技術企業展示了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多癌早篩試劑盒等產品;來自張家港的骨科醫療器械公司展示了骨科內、外固定系統及創面敷料系統等產品;來自南京的科技公司展示了“AI法律管家”……
科技創新展上,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展出了人造義耳、義鼻等特色產品;陜西聚高增材智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展出了用于人體植入的3D打印顱骨、髕骨等產品……
低空經濟展上,有科技公司帶來了家用模擬飛行控制器,吸引許多觀眾排隊體驗;有軍工企業展出了其生產的民用產品……
陜西烽火宏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一家軍工企業,正在逐步拓展民用領域的業務。依托雄厚的技術實力,該公司生產了多種民用電聲器材產品。
“這款是教室無線廣播,能實現教室內聲音清晰、均衡傳播;這款是頭戴式無線通話設備,有降噪和藍牙功能……”該公司市場部副部長王豪向觀眾介紹。
“‘跳不擾民的廣場舞’是啥意思?”有觀眾問道。“研發這款產品就是為了解決廣場舞擾民的問題。它叫定向廣播,您面對著它站,聲音很清晰,但是您站到它的側面,就啥聲音也聽不見了。您可以試試。”王豪說。提問的觀眾體驗后說:“還確實是。”
絲博會不僅是展覽與體驗的平臺,更是開啟合作、洞見未來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能看見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群眾新聞記者 楊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