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西安,石榴花競相綻放,科技浪潮持續奔涌。
隨著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絲博會”)的開幕,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穿梭于展館之間,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靈巧的機械臂劃出精準弧線,量子點柔性屏折射出瑰麗極光,垂直起降無人機模型騰空懸停……這是一場盛會賦予城市的科技魅力。
作為本屆絲博會的重要專題展,科技創新展以“科技賦能·秦創未來”為主題,設置了陜西科技、“專精特新”、地市創新、重點產業等4個展區,共展示了250余家企業的1000多件展品,全面展示了我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
這些成果的背后,是陜西以“秦創原”為引擎、以“三項改革”破局、以“專精特新”強鏈的立體化創新圖景。
政策賦能
科創生態的“化學反應”
步入通透大氣的陜西科技展區,AR/VR交互體驗與實物展示相得益彰,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體驗、咨詢。這里不僅聚焦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豐碩成果,更見證著陜西科創生態的“化學反應”。
該展區突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展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發展成果,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發展成就,突出專精特新及新質生產力。
自2021年3月陜西省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已催生超萬項科技成果轉化,光子、氫能等21個未來產業創新聚集區加速崛起。
與之共振的“三項改革”政策更在展場內外引發熱議。近年來,陜西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敢轉”“不愿轉”“缺錢轉”等難題,推行以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改革”及其相關政策,構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的技術轉移轉化體系。
“‘三項改革’實施以來,我們堅持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創新改革舉措、提升改革成效,改革范圍不斷拓展、改革舉措不斷深化。”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專精特新
產業鏈上的“隱形冠軍”
在專精特新展區,各企業優勢產品紛紛亮相: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創新腫瘤診療是全球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的創新引領者;西安鐳射傳動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面齒輪設計與分析軟件系統、面齒輪蝸桿砂輪數控磨齒軟件系統解決了國內的“卡脖子”問題,整體技術在國際先進、國內領先;西安中創云圖科技有限公司的探地雷達設備能在市政道路、機場跑道和供水管道等多個業務場景下的安全檢測,實現了探地雷達的國產替代,維護國家信息安全。
“我們攜自主研發的云圖一號機場跑道無人全域檢測系統、云圖蒼穹探鳥雷達系統、ZC360A超寬帶變頻探地雷達、ZC120A生命探測儀等成果亮相本屆絲博會。突出展現以國產替代技術賦能‘數字絲路’基礎設施安全。”西安中創云圖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展位現場,各參展單位通過圖文展板、沙盤、模型、產品實物、視頻等形式,對在本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工作亮點進行展示,圍繞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尋商機、談合作,持續釋放開放紅利,攜手各方合作共贏,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數據顯示,全省已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2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7家。
地市協同
創新矩陣的“多極共振”
“沒想到寶雞科技創新成果如此豐碩。”中外客商詳細了解寶鈦集團深潛萬米的奮斗者號載人球倉、烽火集團護航低空安全的指揮車、陜西通力專用汽車的全地形越野車、寶雞吉利最新款SUV博越L、寶雞鼎鐸機械的全自動移栽機等科技產品后紛紛感嘆道。
而在咸陽展區,重點展示推介中國第一,咸陽唯一的創新成果,分為秦創原中醫藥產業創新聚集區、秦創原電子顯示產業創新聚集區、“三項改革”科技成果展區和洽談區,共有31家企業參展,參展的80多種產品涉及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環保材料等核心領域。整個展區通過“實物+數字+互動”的方式,全面呈現全市秦創原在產業鏈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的深度和廣度。
從寶雞的中國傳感器之都建設,到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的高端裝備集群;從安康富硒產業數字化平臺,到商洛尾礦資源化利用技術,這種“一市一特色”的產業布局,正是陜西構建全域創新生態的縮影——通過統籌區域資源,打造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創新共同體。
行走在科技創新展的智慧場景中,能清晰觸摸到陜西創新發展的強勁脈動,當絲綢之路上奔馳著新能源重卡,陜西正以制度創新突破“科轉梗阻”,以生態構建激活“創新裂變”,在新時代的絲路坐標上,書寫著科技自立自強的西部答卷。(文/李惠茹 圖/王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