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下社保卡,醫藥費直接就報了,不用自己先墊錢,也不用家人跑斷腿,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住院部,銀川市工傷職工李某拿著剛結算完的單據,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他此前在內蒙古烏海市工作時受傷,如今回寧夏治療,1.69萬元住院費當場報銷1.27萬元。這溫暖的一幕,正是寧夏工傷保險跨省直接結算惠及群眾的生動一幕。
在寧夏,像李某這樣受益的工傷職工不在少數。石嘴山市的黨某在工作中不慎跌落,造成肩鎖關節脫位,經備案后赴廣州接受康復治療,4.19萬元醫療費用全部實現直接結算,個人分文未掏。“去外地治療,還不用墊錢,擱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黨某的話,道出了參保職工的共同心聲。
過去,工傷職工跨省就醫,需要個人或單位先墊付費用,事后再返回參保地報銷。這不僅帶來沉重的資金壓力,來回奔波的過程更讓人身心俱疲。如今,寧夏通過全流程優化“備案、就醫、結算”環節,徹底改寫了這一局面。參保職工只需上傳備案表和轉診意見,審核通過后,憑社保卡就能在全國協議機構直接結算,真正實現了從“墊資跑腿”到“一卡通行”的跨越。
為破解異地就醫難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多部門打出“組合拳”:統一政策標準,建立資金清算綠色通道;規范42項業務流程,讓經辦服務有章可循;升級信息系統,打通數據壁壘。通過一系列舉措,寧夏提前3年完成人社部部署的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任務,實現全區所有市縣的工傷保險協議機構直接結算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服務優化方面,寧夏推行“綜窗辦理”模式,將工傷認定、待遇申領等3項業務所關涉的若干事項整合為“一件事”辦理,精簡工傷保險行政審批和經辦服務事項52項,取消證明材料43項,實現工傷政務服務“一次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同時,構建全鏈條風控體系,通過三級審核、三查協同機制,筑牢基金安全防線。
“我們將適時推出工傷保險普通門診跨省直接結算,持續完善政策體系,讓更多工傷職工享受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便利,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馬照剛 實習生 王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