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記者帥華鋒 通訊員 王建輝)今年以來,兩當縣站兒巷鎮以新時代 “楓橋經驗”為指引,將綜治維穩機制與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通過綜治中心實體化、網格化、實戰化、信息化建設,織密基層治理 “防護網”,用高水平安全穩定為全鎮發展保駕護航。
實體陣地 “一站式” 解紛
走進站兒巷鎮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糾紛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這是該鎮整合便民服務大廳、司法所等資源打造的 “矛盾化解綜合體”,村民遇上煩心事,在這里就能享受到“一攬子”解決方案。
各村(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的綜合服務室,更是把調解臺搬到了群眾家門口。通過“干部主動訪 + 群眾上門說”,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真正實現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網格管理 “一張網” 兜底
“張家門口的柴火該規整了”“李家和王家的地界糾紛得趕緊協調”…… 這些基層瑣事,都在13個網格的“雷達”監測范圍內。該鎮科學劃分網格,由村(社區)支部書記擔任網格管理員,41名村組干部、群防群治隊員化身三級網格員,甚至把老黨員、退役軍人等“鄉賢力量”也納入隊伍,構建起“黨建引領、全民參與”的治理格局。
“日巡查、周會商、月考評”制度讓網格管理不走過場。今年以來,網格員們累計排查矛盾線索百余條,成為基層治理的 “千里眼”“順風耳”。
三調聯動 “組合拳” 破題
“多虧鎮里的調解隊,不然我和鄰居的宅基地糾紛真不知道要拖到啥時候!” 說起綜治中心的調解服務,村民們紛紛點贊。
該鎮深化訴調、警調、訪調 “三調聯動”,創新推行 “1+1+N” 機制(法院檢察院指導員 + 鎮政法委員 + 特約調解員),形成矛盾化解合力。截至7 月,全鎮排查的 113 起矛盾糾紛中,110 起成功調解,用實實在在的成效筑牢平安防線。
數字賦能 “小程序” 提速
“掃碼說事、線上反饋、進度可查”,在站兒巷鎮“民事直說”小程序成了群眾的“掌中寶”。這個被全市推廣的創新舉措,結合隴南民事直說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
目前,平臺已覆蓋全鎮常住人口,收集說事事項200余件,群眾滿意度高達99.8%。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讓治理效能“跑”得更快,服務群眾“貼”得更近。
從實體陣地到數字平臺,從網格管理到多元調解,站兒巷鎮用規范化建設讓綜治中心成為平安建設的 “主陣地”,讓美麗鄉村的 “平安底色” 更足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