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舉辦手術機器人科普開放日活動,并為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技術規范化培訓基地和手術機器人國際培訓中心揭牌,活動設置科普講座、健康義診、手術機器人“試駕”等多個環節。
現場展出的手術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梁宏鑫攝
據介紹,手術機器人系統能夠突破傳統手術操作精度、視野范圍以及手部穩定性的局限,讓手術效果、醫療質量都更有保障。截至目前,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已備案開展國家級限制類技術8項、自治區級4項。其中,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技術自2021年備案以來,累計完成機器人輔助手術2400余例,覆蓋婦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小兒外科等多個專業,并構建了多學科協作的標準化手術流程和全程質控體系。
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技術的日益進步,人們對個性化、精準化的健康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在此基礎上,更精準、更微創、更安全的手術機器人應運而生。與傳統的腹腔鏡手術相比,手術機器人使醫生突破了人手、人眼和空間的局限,使精準醫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市民正在進行手術機器人“試駕”。人民網記者 梁宏鑫攝
活動現場,來自婦科、泌尿外科、普胸外科的專家團隊為現場觀眾帶了主題科普講座,讓現場市民進一步了解手術機器人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微創、精準、靈活等優勢有了更加直觀、全面的認識。
“我們這次獲批寧夏首家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技術規范化培訓基地,我院外科醫生可以獲得更好、更高效的手術機器人培訓,能夠讓我們的外科手術水平能夠跟上全國的步伐。”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務處處長陳本棟說。(記者梁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