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神南產業公司機電設備維修中心以修舊利廢為切口,在“變廢為寶”中深挖降本潛能,于“精修細補”中厚植創新基因,讓每一件廢舊零件都成為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支點,為企業穩健前行注入持續動能。
讓“重生件”扛起千鈞重任
“修舊不是降標,而是以更高標準賦予零件第二次生命?!?nbsp;三機班班長魏曉偉說道。面對被撞變形的機尾動力部頂蓋,團隊沒有選擇“焊補湊數”的險招,更拒絕“停機待新”的被動 ——“拆解開,按工藝極限修!”
QC小組拿著百分尺反復測繪,圖紙上的線條改得密密麻麻;焊接時每道焊縫必用探傷儀檢測,焊后用錘擊消除應力的聲響此起彼伏;最終打磨至鏡面精度的頂蓋裝機試運轉,穩定性較新品提升15%?!靶蘖慵皇鞘⌒″X,是要讓它經得住井下的千錘百煉,讓工友們握著安心?!避囬g經理馬志平的話擲地有聲。這種“修復即提質”的堅守,正是將“安全為天”的理念熔鑄進零件的每一寸肌理,讓“重生”設備成為生產安全最堅實的鎧甲。
用“金點子”破解修復難題
在修復磨損嚴重的自移機尾中板時,傳統堆焊工藝易導致中板變形,三機車間跳出 “補磨損”的慣性思維,創新用工字鋼將自移機尾機架進行焊接固定,采用長30CM多段多層焊接工藝進行焊接,控制焊接熱變形量,防止自移機尾修復過程中變形,保證自移機尾維修質量。
面對某礦SEW減速器軸承、密封、油泵損壞,三機車間毅然決然選擇外委轉自修,傳動班對減速器進行試機測試,減速器拆解、部件檢測,更換損壞配件;組裝、試驗測試,共計創效114032元。這些扎根實踐的“微創新”,正是“創新驅動”理念最生動的注腳。
讓“廢鋼鐵”匯成效益大河
省下的就是賺來的,修復的就是創造的。修復一個機尾動力部頂蓋,比采購新品節省成本6.8萬元;自移機尾整體更換中板修復工藝研究,節約資金約7萬元;就連回收的螺絲釘,按規格分類復用,每年也能省下3萬多元。這些看似零散的“碎銀子”,匯聚成可觀的效益流。
員工們還算過一筆“綜合效益賬”,修復零件的周期比采購新件縮短70%,資金周轉效率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讓“效益優先”的理念在每一個零件的“重生”中落地生根。
變形頂蓋重煥新生,磨損中板再展鋒芒。三機車間以修舊利廢的硬核實踐,將陜煤四種經營理念從墻面標語熔鑄成生產肌理中的“活方法論”。安全為紅線、創新為密鑰、效益為標尺,既是精益管理的生動注腳,更讓每寸鋼鐵都閃耀高質量發展的光。(供稿:梁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