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家灣煤炭公司煤場,銷售管理中心職工老陳開啟電源,除塵噴霧裝置緩緩啟動,水霧均勻地噴灑在煤場上方,映照出一抹瑰麗的彩虹。
這是該公司職工自主創新,實現成果轉化應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公司積聚發展動能,大力開展全員創新工作,像這樣由職工自主設計制作的“小成果”不勝枚舉,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為了培育“創新土壤”,公司進一步完善創新工作體系,先后修訂出臺《全員創新工作管理辦法》《創新成果管理辦法》等10余項制度,實施“創新項目評審+創新績效工資”季度考核兌現機制,形成了企業與職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的良性生態。
圍繞“千百十萬”創新創效活動,公司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聯動能力。以霍軍鵬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平臺,構建了創客總站、分站和創新小組協同推進的新格局。同時,強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進一步打通了創新工作通道。
在積極深耕創新“沃土”的同時,公司注重科技成果轉化,將創新成果與生產需求相結合,完成了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真正實現創新價值。今年以來,安裝隊自主創新的《一種自制空濾清理裝置》解決了空濾清理難的問題;綜掘隊發明制造的《快掘設備運輸系統噴霧降塵裝置》進一步提升了作業環境質量……
同時,公司巧借科技創新“云梯”,不斷加大智能設備投入應用力度,在214205掘進工作面引進并投用第二套智能快掘成套裝備;井下機房硐室、主運系統等配備機器人巡檢;完成了《礦井5G+新能源無人駕駛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的建模及測試……
這些項目只是公司創新成果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完成100余項關鍵技術創新,其中18項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技術創新成果獎。累計開展創新項目1600余項,取得“三小一練”成果1100余項,166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產生經濟效益近億元。(供稿:蔣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