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陜西志寬食品有限公司雙喜臨門:志寬品牌創始人聶志寬獲得第七屆陜西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志寬品牌獲得第二批“西安老字號”認定。“西安老字號”的認定,得益于聶志寬33年的誠信經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志寬食品公司成立于1992年,截至2024年,這家烘焙行業的食品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經穩妥健康地發展了33年!資料顯示,我國的民營企業的壽命,平均下來只有3.7年。作為一家位于內地、白手起家、以食品加工為主業的民營公司,能夠突破國內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10年、20年、30年的存活下來,并且在這漫長的發展和競爭中,不斷地做大做強,繼而發展成被認定為“西安老字號”的明星企業,志寬食品公司贏得了同行、商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取得這樣的成就,其中可以總結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志寬食品公司從一開始,就走上了一條文化興企的特色道路。
聶志寬深有感受地說:做企業,實際上就是做文化!
在西安,在未央,各種各樣民營經濟的企業、公司數不勝數,但要說起重視文化、傳承文化、以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內核和動力,志寬食品公司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聶志寬教師出身,幾十年的教書育人,使他在后來的企業創建和運營中,自然而然地把企業運營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聶志寬出生在長安縣一個農民之家,中華農耕文明的傳承,自幼便深入到他的血脈里。以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當時十分熱門的長安師范,畢業以后進入教育戰線,在小學、高中、中師、職業學院的講堂上,教書育人39年,這樣的經歷,使他以后辦廠做生意,也洗脫不掉讀書人的本色,成為一名典型的儒商。他的妻子和他一樣,也是當年十分熱門的中專畢業,學的是機器制造,他們夫妻一起創業辦廠,扭成一股勁,志寬食品廠就辦起來了。和無奸不商的傳統說法不同,聶總夫婦的創業和經營,誠實守信的文化傳統,貫穿了他們經營的始終!實踐證明,這種依靠敦厚強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做背景和支撐的經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法寶。
夜深人靜的時候,聶總夫婦坐下來,回顧自己30多年共同走過的道路,探討究竟是什么使得他們一路順風順水、遭遇各種困難和坎坷但能頑強地挺過,并且不斷發展、壯大,產品越做越精,質量越來越好,贊譽越來越多?他們反復思考回顧以后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是文化的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志寬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文化,不重視文化,不躬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志寬食品公司走不到今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師出身的聶志寬身上透出一股儒雅的文人氣質,做起事來認真嚴謹。創業之初,聶志寬便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個字,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躬行實踐。《論語?衛靈公》中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貢問他的老師,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踐行的?孔子回答說:應該就是“恕”,寬恕。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聶志寬是熟知國學的,論語中的這句話,對他的思想和認識影響很深。他覺得自己一生需要踐行的正是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警示自己在人生中,要懂得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由人推己,推己推人,許多時候,他都是從對方的角度,從消費者、供貨商、從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便從方法論的角度,做到了客觀公正地看待事物、看待人。這樣的思維角度,這樣的換位思考,便會使一個決策和行事,更加的客觀和合理,進而贏得人們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理解和尊重。正是這樣的理念和實踐,使得志寬食品從生產經營的一開始,便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聶志寬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開始,開啟了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有了這樣的執念,于是后面才有了“先做人,后做餅”的經營宗旨;才有了六個善待的企業文化;才有了“正心、正品、正業”的經營理念;才有了“采購要真、研發要實、做工要精、銷售要誠、味道要美、營養要全”的24字方針。中華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一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的香港、臺灣以及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善于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指導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之道。聶志寬同樣如此,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他自覺地和傳統文化接軌,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導向和精神力量。這是企業契合文化根脈的典型實例。從業33年,聶總守住了這八個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誠信贏天下
志寬食品公司之所以成功,一大法寶就是把“誠信”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論語?為政》里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孔子又說:“人之所助者,信也。”人們所扶助的是篤守誠信的人。春秋?管仲《管子?樞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是說講誠信的人,天下的人都愿意與其結交。《墨子?修身》說:“言不信者,行不果。”說話不誠信的人,做事就不會有好結果。這些先賢的哲思睿語,聶志寬不但耳熟能詳,而且能自覺并堅定地運用到自己的企業的創立和經營上。
創業之初,聶志寬毫不猶豫地把公司的名字,擬定為“志寬食品公司”。他用自己的名字作為企業的名字,用自己的名字注冊公司的商標。這一大膽的做法,就等于向世人宣布,他自己就代表了他的產品,他的產品就是他這個人做出的。一旦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就是他的人品出了問題,別人罵“志寬”產品,就是在罵聶志寬。他用自己的人格做擔保,向消費者承諾,向世人承諾。這一做法的本身,就把自己和自己的產品,合二為一地融合在一起,他是決心用人格的誠信,來鑄就企業的誠信。這樣的初心和使命,讓志寬食品深受消費者信賴,從而擁有持久良好的口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但從名稱上考察,千千萬萬的公司,能用法人自己真名實姓注冊的,少之又少。除過臺灣、香港、澳門,以及華人多數的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常見有用私人姓名注冊公司的以外,國內向聶志寬這樣做的,實在很少。志寬食品公司這樣做,表明了他的公司就像公司法人一樣,秉承著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的本色。在聶志寬看來,食品工業是道德工業、良心工業。做食品的人,一定要抱著對消費者負責的精神,保證食品安全,確保食品質量。千萬不敢昧著良心,賺不道德的錢。這樣的人即使發家成了富翁,也會背負沉重的良心譴責,通過其他方式加倍地償還孽債。所以,做食品的人,首先要把人做好。人做好了,產品才能好。這就是他公司理念中“先做人,后做餅”的由來。
33年來,志寬食品公司提倡“先做人,后做餅”的理念,始終把誠信作為企業的宗旨,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靠質量贏得市場。志寬公司一直強調:“做產品就像做人,誠實待人,貨真價實,別人也就相信你,愿意和你打交道。你玩小聰明,在生意上玩小技巧,別人遲早就會遠離你。”對于誠信,聶志寬形象地解釋說:“誠信精神就像乘數,而文憑、知識、才能、經驗等等就像是被乘數,乘數越大,乘積就越大,乘數若是零,其他方面再好都沒有意義。”講誠信對一個企業很重要,對一個個人同樣重要。他說:“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失去機會,但萬不可失去信譽。”
作為民營企業家,聶志寬有一個守住“八條經營線”理論:“一是接通黨和政府的政策天線,準確把握天下大勢和方向。二是守住忠誠自我的接地線,認清自身優勢和發展特點。三是守住誠信做人、童叟無欺的道德底線。四、敬畏法律的高壓線,堅決不鉆法律的空子。五是堅守不斷創新的企業生命線,永葆生機與活力。六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情感線,積極維護員工與合作伙伴的權利和利益。七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發展線,樹立良好的企業公民意識。八是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積極推動兩山理論實踐。”這樣才能用‘八條線’管好自己,譜寫出企業發展的好歌曲。”聶志寬堅信:誠信是個人的最大財富,誠信經營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2019年,西安市信用辦、市文明辦、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管部組織開展的“誠信西商”評選活動中,志寬食品公司被評為首屆誠信西商,公司總經理聶志寬是陜西誠信好人、西安市首屆“誠信西商”優秀企業家、陜西首屆工匠之星。
懂得知止
“懂得知止”,是志寬食品公司33年不斷持續發展的另一法寶。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六章里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認為人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該滿足的人,永遠是滿足的。聶志寬是從事教育的,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大學》中的話他深切領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他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圣賢人的學習,在于找到并弘揚我們心中本來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親近民眾,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同時,知止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他學習了,理解了,并將其中的精華,運用到自己企業的管理中去。
聶志寬說:“我們不做500強,我們想做500年”。有人說志寬公司三十多年發展太慢了,沒有像一些公司那樣上規模、跨行業、兼并擴張上集團。但是,志寬公司一直很冷靜,它懂得如何堅持,如何發展,在驕人的成績面前如何“知止”。這一點十分可貴。如果像一些人說的那樣,盲目的兼并擴張,一個好的公司,也可能灰飛煙滅了,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33年來,志寬食品公司從一個個體戶50平方米車間,發展到現在近20000平方米的車間。疫情三年,志寬食品產值利潤逆勢增長,不斷創造新的輝煌。他們資金充足,產品優秀,不欠一個供貨商貨款。在這一方面,聶志寬頭腦很清醒:企業搞多元化經營大多都陷入困境。一個企業想全面開花,盲目擴張兼并,最后一朵花也開不了。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打滿,大概率是最后一事無成。做企業給自己要留有余地,不留余地難以為繼。反過來講,如果你全身心想做好一個企業,那么,你要給自己留下長長的后路,寬寬的余地,把日程上的所有事都刪去,只留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做成精品。志寬公司30年時間,只做烘焙產品,把產品做專、做精、做優。規模上不貪大求洋,追求適度規模適當利潤,這使他們這條船,走過了無數艱難險灘,穩穩妥妥地行駛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
聶志寬經常這樣自警:當企業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自我反省,是否按我們老祖宗賦予的“企業”的寓意做。是否以人為本,靠仁心換人心;是否止于當止;知止可以修身,知止可以養性,知止可以辟禍。
敬重文化和文化人
做企業33年,聶志寬一直看重并強調文化的軟實力。戰爭時期,毛主席提出的槍桿子和筆桿子理論,聶志寬在自己的企業經營實踐中借鑒并實踐著,他是一手抓企業產品質量,一手抓企業文化品牌。多年來,志寬食品公司不遺余力地推廣文化、傳播文化。僅公司收藏的《道德經》書法作品,就達到了數十件,各種書法繪畫作品數百幅。做月餅的月餅模子,志寬公司收集珍藏的各種類型、各種材質、各種大小的,能辦一個小型展覽館。國內著名國學家李土生先生撰寫的《新說文解字》,公司保存有完整的一套。十多年來,志寬食品公司一直大力支持本土的未央區作家協會,給作協提供各種支持和幫助。公司承辦“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未央故事大型征文”,出版《未央故事》專輯。同時,自費出版各種圖書:《媒體人眼中的志寬食品公司》《消費者眼中的志寬食品》。和社會上一些“愛文化、不愛文化人”不同,聶志寬是既愛文化、更愛文化人。他說“只有尊重文化名人,文化藝術,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與尊重。”多年的端午、中秋、和春節,聶志寬都要和未央作協張鷹主席一起,攜帶著志寬食品公司的產品,慰問省市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給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散文作家陳嘉瑞有一部散文著作要出版,聶志寬得知后大力支持。《終南漫志》出版以后,直接催生了終南性靈社的誕生。終南性靈社誕生以后,聶志寬又對這一文學組織予以熱情支持。
志寬食品公司是一個無形資產超過有形資產的公司。他們能不花一分錢,得到諸多媒體人的采訪和報道,出現在各類電視廣播報刊雜志上,引得許多同行的羨慕。因為有諸多媒體人的傾力相助,聶志寬本人三次走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多年來在中、省、市各家媒體版面、電視鏡頭和廣播窗口中,都有志寬食品公司出現。西安一些文化名家和大家,是志寬食品公司的常客和好友。許多人主動給志寬食品公司寫文章、做宣傳,不計報酬。聶志寬非常感慨地說:“我在未央區最大的財富和收獲就是結識了那么多文化名人名士,他們為我的企業做出了許多貢獻,是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如今,志寬食品公司建成了自己的圖書館,鼓勵員工積極閱讀借閱學習。2024年9月9日,紅色文化展覽的“志寬紅色徽章展覽館”隆重開館,引發各界的積極關注,各大單位和團體,紛紛要求在這里舉辦黨性教育和紅色文化課堂。
繼承和創新
作為一代儒商,聶志寬在33年的企業經營和發展中,在恭敬的繼承老祖先的文化智慧、不斷指導自己的實踐中,積極探索傳統文化,不斷豐富傳統文化。
(一)節慶文化的新見解
在多年的國學學習和實踐中,聶志寬對傳統的節慶文化做了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比如,他解釋端午節有三大文化寓意:一端午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孝道文化和感恩文化;二端午節是一種中華養生文化;三端午節是一種公平競爭的和諧文化。春節,他認為過春節不可少的三件事為:祭祖、團聚與祝福。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所謂的“五路財神”,應該就是儒家文化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
(二)對“修、齊、治、平”的自我矯正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對于“修、齊、治、平”,聶志寬結合自己的個人實際,將其修改為:“修身、治業、齊家、益天下。”
(三)探索“企”的實質
長期以來,聶志寬對“企業”的“企”,不斷作文化上的思考與探索。“企”的甲骨文像人踮起腳跟眺望的樣子。《說文解字》釋:“企,舉踵也。”本意為人踮腳遠望,引申為站立和盼望,如企望,企盼,企圖。《道德經》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說踮起腳想站得更高,反而會跌倒。跨大步想走得更遠,反而會變得更慢。“企”從人,從止,屬于會意字。聶志寬解釋:“人”是人才、人脈、各種社會關系,“企”從人表示“企”與人有關;“止”的甲骨文像腳的形狀,引申為停止、駐足、固定之意。“企”從人、從止,表示企業要有固定的資產、場所、員工。“企”為“人”“止”是吸引人才,“企”為“止”“人”為留住人才。“企”字上“人”下“止”寓意企業要發展,必須以人為上,廣攬人才,用好人,留住人。一個好的企業家,要靠仁心得人心,企業才會更快更和諧的發展。《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知道滿足,就不會自取其辱;知道停止就不會陷于險境、絕境,如此這樣便能長久。聶志寬說,老祖宗們如此有智慧的造“企”,值得我們后人好好汲取和運用。
(四)聶志寬的行業金句
聶志寬的行業金句很多,擇幾則如下:“做食品做的是良心” “只求做精,不求做大” “越是傳統的企業,生命力越強”“經營的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九十八是文化”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記人的好處,幫人的難處,看人的長處” “行情好時不要盲目去賺錢” “絕對不要用短期貸款,去做長期投資”“粽如人生,不怕你有棱有角,就怕你內心空空;人要學會粽葉的包容,糯米的融合、團結;要學粽子耐得住高溫蒸煮,冰藏冷凍;粽如人生不捆綁煮熟你就是一碗糯米稀飯;經過捆綁蒸煮你就是美味香甜可口的香粽。”
立足文化做文創
聶志寬扎實的國學基礎,經營中不斷夯實企業的文化底蘊,促使志寬食品公司近年來開發出一系列文創產品,贏得了市場歡迎和同行的矚目。2020年,疫情突發,舉國抗疫。是年中秋來臨前,聶志寬和文化學者陳嘉瑞反復商議,聶出創意,陳出文案,首次策劃出庚子中秋大月餅文創案:庚子災害肆虐,民生多艱,中秋適逢國慶同日。志寬公司謹制特大月餅“大團圓”,總重666克,寓意華夏萬家66大順。餅面外圍為慶聯:“庚子千家迎國慶,中秋萬戶頌團圓。”聯底特嵌吉祥石榴。餅心鐫8個大字:“一日雙節,福安同至”,下注歲次“2020”。石榴花為西安市市花;比喻“中華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石榴寓意團結友誼、繁榮昌盛、幸福康泰、多子多壽。志寬大月餅妙融五仁經典食材與各宗吉祥文蘊于一爐,恭頌華夏幸福吉祥!這款大月餅伴隨著禮盒內精致的文案印刷,一經推出,引起轟動,產品供不應求。當年的大月餅圖案,竟被推崇者制作成中秋微信祝福圖片,在朋友圈和國內外朋友之間傳播。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等華人圈也有往來。第二年中秋,諸多烘焙行業效法志寬食品公司前年的中秋大月餅制作,同樣獲得很好的市場收益。
牛年春節,志寬食品公司依例,再推出春節大禮包文創案:禮送五福 洪福無疆。日月歲歲老,光景年年新。回顧2020,的確“實鼠不疫”,展望2021,渴望“牛轉乾坤”。在這送別庚子、迎來辛丑的賡續之時,西安志寬食品公司特別推出“五福臨門”春節大禮包。送禮送五福,福齊家門興!華夏文明中,有五福說: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千百年來,炎黃求福壽;百千代至,萬民祈康寧。特別是在辭舊迎新之際,中華民族有著祈福、送福、接福之儀。作為“五福”濫觴之地,長安志寬人究五福之意,融五福之華,焙五福之餅,敬五福之門。辭曰:五福齊,十全美;五福臻,福滿門。送親友,送福氣;迎五福,天地新。百門千戶曈曈日,萬家接福時!具有文化含量的春節大禮包推出后,一時在市場掀起購銷熱潮。與此同時,志寬水晶餅、志寬迎春糕、“送你一個長安”的志寬長安餅等,一直穩產穩銷,長盛不衰。這一系列的操作,皆賴于志寬食品公司對文創產品的重視和開發,將軟實力派上了硬用場。志寬公司和文化人密切合作,催生了一系列文創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對企業文化軟實力做了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和實力。
志寬食品公司文化精髓
33年來,志寬食品公司行穩致遠,邁著堅實的腳步,成為了行業的中間。耙梳他們的企業文化,以下精髓值得借鑒推廣: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賺錢就是要慢,有耐心沉淀,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把控制風險做第一,把發展做第二;靠質量贏得市場,憑誠信開創未來,把誠信作為企業長遠戰略;一個企業被市場淘汰的原困就是不講誠信,不講契約精神;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發展。以義取利,以利行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修心、修養、修器;治業:繼承、創新、再生;齊家:家文化、和諧術;益天下:慈善、社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33年來志寬食品公司所踐行的企業文化有:
先做人后做餅的做人文化、把誠信作為長期戰略的誠信文化、堅持“四知”“六個善待”“六要”“八不”的治業文化、凝聚人心的人本文化、家庭和睦,齊心協力的齊家文化、客戶至上的服務文化、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公益文化。
先做人后做餅的做人文化:人在世界上,誰也不比誰傻,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人做事做到位是成功者篤行一生的真本領。做一切學問,辦一切事情,歸根到底都要落到做人上,做人和做事,原來是密不可分的,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人品不過關,其他都是閑談。
在做人方面這樣來做: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自己要省、對別人要厚、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存自己以誠、待別人以謙。我所做的每件事先考慮別人的利益。
把誠信作為企業長期戰略的誠信文化:誠信是靠得住的戰略。沒有誠信,企業根本不可能建立市場資本,而市場資本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平臺,好多企業垮臺都是缺失誠信。當一個社會缺乏誠信,缺乏契約精神,誠信就是一種稀缺資源,物以稀為貴,誰講誠信,誰就成功。
堅持“四知”“六個善待”“八不”治企文化。“四知”:知己、知道、知足、知止。“六個善待”:善待員工、善待消費者、善待供貨商、善待經銷商、善待同行、善待自己。“六要”:采購要真、研發要實、做工要精、銷售要誠、味道要美、營養要全。“八不”:做產品不投機取巧,不掙快錢;做企業不搞潛規則;不搞多元化經營,一心一意、一心不亂只做食品;不是上等原料不能進廠;變質原料不能進車間;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進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產品不能出廠;有疑慮的產品不能出廠。
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志寬食品公司還十分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2024年9月9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48周年之際,“志寬紅色徽章展覽館”在志寬食品廠辦公大樓隆重開館。愛心企業家、中國好人、西安市勞動模范、陜西志寬食品廠董事長聶志寬,帶領籌備組經過3年的精心籌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前夕順利開館。展館展出的是從我國上世紀以來,全國范圍發行制作的數萬枚徽章中,精選出的珍貴藏品。開館當天,一百多名各界人士出席了開館儀式。聶志寬在開館儀式上發表了振奮人心的致辭。
如今的志寬食品有限公司搬到了涇河茯茶鎮新區,企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聶志寬先后榮獲全國五好家庭、全國文明家庭、陜西省道德模范、陜西省誠信好人、陜西首屆工匠之星、西安市勞動模范、西安市誠信好人、西安市道德模范提名獎等各種榮譽稱號。企業、個人、總經理等,獲獎無數。由于多年堅持文化自信、文化創新、立足文化做企業,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文化探索和創新,如今的聶志寬成了各種文化講座的常邀嘉賓。十多年來,他曾先后為陜西師大、西安交大、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各區中小學舉辦各種文化講座,給各級黨組織舉辦講黨史、黨課,給各級政府、本行業和其他社會組織舉辦各種演講。所到之處,均會得到真誠的歡迎和熱烈的掌聲。他從一個企業家,已經成長為一名企業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學者,成了文化傳播的愛心大使。
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人的人生是這樣,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是這樣。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志寬食品公司第一代領導人是知識分子,如今新上來的第二代領導人也是知識分子。作為一家明星企業,一家讀書人經營的食品公司特色鮮明,上一代的儒商基因開始傳承。志寬食品公司的成功向世人說明: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他們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只有深深扎根于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汲取傳統文化寶貴的思想精髓,指導自己的經營和實踐,一個企業就有望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文/陳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