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 今天是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年年歲歲,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時和年豐,這是一個豐收的隴縣。
從“農”出發, 向“興”而行,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重農愛農,綿延生息,期盼歲稔年豐。近年來,隴縣以農為本,勇毅前行,繪就了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希望的田野里,果實累累,穰穰滿家;關山深處,“生態乳都”“畜”勢勃發“羊”光道;“蜂”回路轉,綠水青山間繪就“甜蜜幸?!?;千河之畔,良田沃野孕育豐收希望,智慧農業閃耀興農之光;阡陌之間,文明新風浸潤萬家燈火,和美鄉村綻放幸福新景。
目之所及,黃燦燦的玉米、紅彤彤的蘋果、綠油油的果實……這一幅幅金秋圖景,是對耕耘的致敬,更是對收獲的禮贊。
農為國本,茲為盛。隴縣錨定建設農業強縣目標,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深化“三個年”活動和打好“八場硬仗”為抓手,干字當頭,爭先進位,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做足“土特產”文章,全力推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大地鎏金 振興路上好“豐”景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堅持“五良”協同,新建高標準農田3.1萬畝,26.62萬畝夏糧顆粒歸倉,總產4.26萬噸。實施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種植春播玉米20.2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3100畝,建成4萬畝玉米高效技術示范區和3.5萬畝糧油“三主”融合示范田,落實“以秋補夏”8.11萬畝。
培優育強特色產業這個“強勁引擎”。持續優化“2+6+N”特色產業布局,以鏈式思維抓產業,聚力打造“隴縣五寶”特色農產品品牌,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聚焦奶山羊首位產業,發展“領頭羊”經濟,全縣奶山羊存欄57.3萬只,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80億元;發展有機蘋果6.08萬畝、優質核桃36萬畝、食用菌3000萬袋、中蜂6.5萬箱、烤煙2.3萬畝、蔬菜8.2萬畝、中藥材1.4萬畝,創建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7戶。 隴縣核桃、香菇、蘋果、蜂蜜、線辣椒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縣、全省耕地保護激勵縣,“炎帝”蘋果獲陜西好商標,豐田蜂業獲全省第三批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拼出了糧豐農穩、產業興旺的“豐收答卷”。
精準施策 共享美好新生活
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這個“底線任務”。落實“2531”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深化防返貧動態監測“345”工作法,打好穩崗就業、產業幫扶、社會保障“組合拳”,新納入監測對象26戶104人,風險消除53戶181人。實施銜接資金項目113個總投資1.37億元,累計發放跨省務工就業一次性交通補助8740人423.5萬元、小額信貸1404筆6973.82萬元,扶持410戶監測對象發展增收產業。扎實開展就業攻堅行動,新增就業1237人,全縣32家社區工廠、就業幫扶基地帶動2747名群眾就近穩定就業,安置公益性崗位1996人,認證“隴州蘋果管家”“隴州秦椒工”等5個縣級勞務品牌,特殊困難人群醫保參保率100%,資助參保13423人,促進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工作在全省交流經驗,交出了一份底線牢、成色足的“共富答卷”。
美美與共 鄉村蝶變展新姿
夯實鄉村建設這個“民心工程”。以“千萬工程”為筆、“民生福祉”為墨,緊扣“三美三強”目標,集中打造了東部“特色產業+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示范群、中部“鄉村建設+休閑觀光”美麗宜居示范群、西部“鄉村治理+特色農業”善治鄉村示范群和北部“股份合作+一村一品”集體經濟示范群,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編制完成33個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東風鎮下涼泉等3個村列入全省首批“千萬工程”示范村,繪就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美鄉村“蝶變答卷”。
改革賦能鄉村綻放新活力
深化農村改革這個“動力源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強化改革思維,多元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廣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資產盤活等多種聯農帶農模式和耕、種、防、收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持續推進村職業經理人聘用試點,實施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25個總投資2803萬元,帶動脫貧戶3989戶15511人,集體經濟村均增收3萬元以上。全縣104個村集體經濟收益3708.6萬元,100萬元以上“示范村”5個、50萬元以上“富裕村”15個,村均收益35.66萬元,書寫了收入豐、集體強的“精彩答卷”。
隴縣農業,正邁出鏗鏘的步伐;
隴縣農村,迸發著蓬勃的活力;
隴縣農民,綻放著幸福的笑臉。
青山綠水,物阜民豐。在關山腳下、千河谷地這片浸潤秦風漢韻的希望田野上,隴縣正踔厲奮發邁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征程,奏響鄉村全面振興的嘹亮凱歌。(供稿:趙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