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峁礦業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將班組建設作為“固本強基”的關鍵抓手,通過班組創新創效、提高服務質量、狠抓工作落實,讓班組“小陣地”釋放“大能量”,為企業行穩致遠筑牢根基。
廢鐵“煥新妝”,巧手省出“真金白銀”
“走,師傅帶你‘淘寶’!一把好錘頭,是咱們井下皮帶檢修的制勝法寶。”在掘進一工區的廢舊鐵器堆前,老職工武華正帶著新工雷向陽挑選廢棄截齒與細鋼管,經庫房焊工加工,這些“廢品”秒變趁手工具。
從自制錘頭的“小節約”,到廢舊托管制作便攜式更換皮帶架三聯滾支架、廢舊水泵修復再利用、重組廢舊錨桿機動力頭“再上崗”的“大文章”,掘進一工區檢修班把“緊日子”過出了新花樣。今年以來,各掘進工區班組各顯神通:掘進一工區以“2716”科學組織平衡效率與成本;掘進五工區靠嚴格的材料領用制度從細微之處見真章;掘進二工區強化設備維護,不斷優化設備全生命周期,讓“緊日子”變成成本下降、效益提升的“量”變成果。
服務“貼需求”,暖心保障“干活不卡殼”
“作為輔助運輸工區,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就是要做好服務工作,站在服務方的角度想問題做實事,我們的每一刻延遲懈怠,都將影響公司高效產能。”在輔助運輸工區的班后會上,運輸二班班長的話擲地有聲。以“乙方思維”做“甲方”工作,成為基層班組的行動準則。
輔助運輸工區24小時“有呼必應”,隨時調配保障生產;水電暖隊開通熱線,為職工生活保駕護航;機修工區精研設備維護,筑牢生產“安全墻”。各班組用貼心服務,讓生產保障能力實現“量”變升級。
生產“破常規”,巧勁撬動“產量跳臺階”
走進4216工作面現場,機器轟鳴聲從不間斷。原來,綜采二工區打破傳統交接班模式:交班人員提前30分鐘記錄設備參數、排查隱患、匯總信息,通過井下通訊實時傳送給接班人員;接班人員提前15分鐘到崗,利用交班間隙同步檢查。“生產不停、交接不斷”的模式,讓工區月產量提升6萬余噸。
各工區以“營銷思維”抓生產,亮點紛呈:綜采工區“不停機交接班”提效率;掘進工區嚴控水煤、生活垃圾、廢棄物料上皮帶,保障原煤質量;選煤工區巧調原煤分級篩篩孔有效降低原煤分選下限,籽煤產率同比提升2.55%,7萬余噸的多回收量,推動生產效能實現跨越式“量”變。(供稿:張永濤 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