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 為堅決防治大氣污染,守護生態環境,巴廟鎮近期多措并舉,以“禁燒管控+資源利用”協同推進為抓手,借助多元化宣傳、全方位巡查和強化責任落實,讓廣大群眾既知“禁燒之責”,更懂“利用之益”,推動生態保護與農業增效同頻共振。
禁燒深扎根,政策宣講“入民心”。在全鎮范圍采取“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模式。線上,依托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媒體平臺,累計發布100余條信息,內容涵蓋政策解讀、火災案例警示及秸稈綜合利用知識,以直觀形式向群眾普及;線下,組織工作人員與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通過發放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倡議書、簽訂承諾書、流動廣播車循環播報等方式,面對面講解焚燒危害。截至目前,宣傳活動已覆蓋260余人次,在全鎮營造出濃厚禁燒氛圍。
全方位巡查,織密監管“防護網”。為確保禁燒工作無死角、無盲區,構建“鎮干部包片、村(社區)干部包組、網格員包地塊”三級巡查體系,明確各級責任分工,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針對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鎮里組建專項巡查隊,配備滅火器、滅火耙等工具開展動態巡查,及時發現并勸阻、制止零星焚燒行為。此外,開通舉報熱線鼓勵群眾參與監督,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固責任根基,打贏攻堅“持久戰”。巴廟鎮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秸稈禁燒工作,與各村(社區)、種糧大戶簽訂《秸稈禁燒責任書》,明確責任主體與獎懲措施。為從源頭減少焚燒風險,一方面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戶開展秸稈粉碎還田作業,既提高了土壤肥力,又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破解處理難題;另一方面指導農戶將秸稈經過粉碎、發酵制成青貯飼料,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儲存大半年,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下一步,巴廟鎮將持續加大巡查與宣傳力度,推動秸稈禁燒工作常態化,以用促禁,讓秸稈從“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供稿:陳小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