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宇、張文倩、石娜宇,是榆林市榆神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機電設備檢測實驗室年輕的“00后”。一年前,他們還是學標準、練操作的新手;如今舉著超聲波探頭站在液壓支架立柱旁時,胳膊酸得抬不起來也不肯松勁的模樣,早已看不出是沒接觸過檢測工作的新人,就在前不久,他們搭檔用超聲波探傷完成了機電設備維修中心裝修車間小保當11205面7米液壓支架立柱的無損檢測,392根立柱逐一過檢,最終精準揪出2處隱藏缺陷,成了班組里小有名氣的“神探”。
立柱無損檢測可不是件輕松事,尤其他們用的超聲波探傷,得像給零件“做CT”:探頭得緊緊貼在立柱表面,通過超聲波的反射波形判斷內部是否有裂紋。這些撐起液壓支架的“筋骨”,有的缺陷藏在幾厘米深的內部,波形差一點點就可能判斷失誤;更難的是姿勢——7米高的立柱,不少檢測部位在上方,兩人得一直站著,兩個手臂同時舉過頭頂,就那么伸著胳膊挪探頭,連探頭耦合劑都得舉著瓶子往上涂。
放在去年,這活兒他們還接不住。剛進實驗室時,三人握著探頭都抖,更別說舉著胳膊保持穩(wěn)定了。但班組里“以干促學”的勁兒濃:每天班前會學檢測標準,業(yè)務不忙時就對著報廢立柱練舉臂姿勢,外聘專家來培訓,他們總追著問“不同高度探頭角度咋調”,連老師傅舉臂時手腕的微調,都偷偷記在本子上。今年初為了練超聲波探傷,三人主動申請跟著去各個車間檢測現(xiàn)場,別人練低處,他們專挑高處練,舉著胳膊練半小時就酸得甩甩手,歇兩分鐘又接著來,直到能舉著探頭穩(wěn)當挪完一根立柱才算完。
這次小保當綜修車間委托的任務,392根立柱立在支架上,工期又緊,他們從早站到晚。王茂宇負責扶著探頭找位置,張文倩盯著儀器屏幕看波形,舉著胳膊挪一會兒,胳膊酸得晃,就互相換著歇10秒;耦合劑流到袖子上也顧不上擦,只盯著屏幕說“這處波形有點怪,再測一遍”。最后發(fā)現(xiàn)那2處缺陷時,正是王茂宇舉著探頭在一根立柱近頂端處慢慢挪,張文倩突然指著屏幕:“你看這反射波,比正常的強一點!”兩人趕緊調整探頭角度再測,反復核對了三次,確定是內部小裂紋——后來車間師傅說,這位置高,又藏得深,換老手都得仔細盯,倆年輕人能揪出來真不賴。
如今在實驗室,兩人的胳膊比剛來時結實了不少,檢測記錄本上還記著“舉臂15分鐘換次手”的小竅門。休息時張文倩會揉著胳膊笑“現(xiàn)在舉著水瓶都穩(wěn)當”,王茂宇則翻著超聲波圖譜說“下次爭取更快發(fā)現(xiàn)缺陷”——就像他們說的:“胳膊酸點沒事,漏了缺陷才要命,咱這‘神探’得配得上這稱呼啊。”
這三個“00后”的成長,其實也是實驗室從“0起步”的縮影。從全員學標準、外聘專家培訓,到跟著大項目練手,正是這股邊干邊學的勁兒,讓曾經(jīng)舉不穩(wěn)探頭的新手,成了能舉著胳膊撐完檢測任務的“神探”——而他們舉著的探頭,還在跟著班組的腳步,繼續(xù)給礦用設備的安全“把關”。(供稿:張文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