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 價值共生,“聚勢”方能“成勢”。金秋九月,既是碩果累累的收獲時節,更是蓄勢待發的新起點。9月25日,2025年第四屆移動網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主題為“深化信號升格,筑基數智未來”,標志著我國移動網絡從“廣覆蓋”向“優體驗”邁進的新征程。這場高規格的行業盛會,不僅標志著中國信息通信業邁向全球領先的新高度,更為革命老區延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在數字化浪潮洶涌而至的時代,延安唯有主動“敢闖敢試、技術升級、深度融合、借勢而上”,方能在“機遇、重塑、入鏈、融圈”的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
敢闖敢試,抓住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新機遇。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基站總數超過464.6萬個,重點場所覆蓋持續深化。工信部明確提出要以“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為抓手,推動網絡從“覆蓋廣”向“體驗優”躍遷。這背后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數字基礎設施已不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好不好”“強不強”的競爭。對延安這樣的中西部城市而言,抓住這一輪“信號升格”機遇,就是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技術升級,“信號升格”重塑城市競爭新優勢。過去,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在數字時代,“修路”早已不局限于物理交通,更包括“信息高速路”。延安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紅色旅游重鎮,每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但現實中,部分景區、山區、交通干線仍存在信號弱、網速慢的問題,影響游客體驗,也制約智慧旅游、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發展。此次論壇提出要聚焦高鐵、地鐵、景區、農村等重點場景深化覆蓋,正是破解這類痛點的“金鑰匙”。以即將貫通的西延高鐵為例,若能實現全線5G連續覆蓋,不僅可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更可打造“移動辦公”“云端導覽”等新場景,讓“流動的延安”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深度融合,產業轉型注入“數智動能”。論壇多次提及5G-A和人工智能在網絡運維中的應用。5G-A具備更低時延、更高帶寬和更強連接能力,可支撐遠程醫療、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等高階應用。延安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能源化工產業,若能在蘋果種植園部署5G+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調控;或在油氣田推廣5G+遠程巡檢機器人,將極大提升生產效率與安全水平。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信號升格”全國數字云臺的啟動,各地網絡質量將實現可視化、可量化、可評估。這意味著延安可以通過數據對標,精準找出覆蓋短板,科學規劃投資方向,避免“撒胡椒面”式建設,真正把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借勢而上,爭取試點主動“融圈入鏈”。此次論壇匯聚了全國近700名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發布了百城網絡質量評測結果,形成了產學研用協同推進的良好生態。延安雖未直接參與發布,但完全可借力“外腦”,主動對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企業資源,爭取將延安納入“信號升格”試點城市或重點支持區域。例如,可結合“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舊址”等紅色資源,聯合打造“5G+智慧紅色景區”示范項目;或依托延安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共建“5G+遠程教育”平臺,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5年正值“十四五”規劃收官沖刺,亦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打好“信號升格”主動仗。一是要摸清家底,開展全市重點區域網絡質量評測,建立“問題清單”和“任務臺賬”;二是要聚焦重點,優先保障交通干線、旅游景區、產業園區、醫院學校等場景信號質量;三是要創新應用,鼓勵本地企業探索“5G+文旅”“5G+農業”等融合場景,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延安樣板”。
未來已來,“筑基”方能“致遠”。移動網絡的每一次躍遷,都是城市發展的一次重塑。當“信號升格”的春風拂過黃土高坡,延安將迎來的不僅是一張更強大的通信網,更是一次重塑發展邏輯、重構產業生態、重寫城市未來的重大機遇。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關鍵節點,延安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把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支點,以“信號升格”撬動“治理升維”、以“網絡升級”賦能“產業煥新”、以“技術普惠”促進“共同富裕”,在數字中國的壯闊圖景中,書寫屬于革命老區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