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在實體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立足能源稟賦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以未來產業集聚區引領轉型升級”……
第八屆“甘肅·祁連山論壇”日前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辦。黃河之濱,來自政府、高校和企業界的500多名嘉賓圍繞“邁上新征程,筑夢新隴原”主題暢所欲言、碰撞思想,為甘肅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回顧歷屆論壇主題,“綠”和“新”始終是關鍵詞。自2018年發起創辦,“甘肅·祁連山論壇”已成為甘肅省在綠色高質量發展領域匯聚前沿觀點、凝聚發展共識、深化務實合作、共享豐碩成果的高端交流與合作平臺。
“參與者通過各屆論壇拓寬視野,改善融資效率和項目執行能力。”第三次參加祁連山論壇的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說,甘肅作為西部省份,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論壇的舉辦有助于推動政府和企業間的對話,為甘肅發展帶來實質性成果。
青山綠水,澤被隴原。多年來,甘肅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與論壇上專家學者的建言同頻共振。
“搶抓‘雙碳’機遇,建設全國新能源基地”——
立足風、光資源優勢,甘肅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目前,已建成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蘭州、金昌等6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武威、白銀等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截至8月底,甘肅新能源裝機超過7400萬千瓦。同時,甘肅有序推進電力外送通道規劃建設,加快隴電外送和新能源消納。截至目前,甘肅電力已外送全國26個省份。
“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升級”——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十四五”以來,甘肅在調優結構中盤活存量,一體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400多家,今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在創新驅動中提高質量,發揮蘭州新區等國家級平臺帶動作用,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1.5%、達到2459家,今年1至7月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
“對生態環保重大項目加強支持”——
總投資50億元、為期3年的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于2021年啟動,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實施系統修復。2024年,甘肅共投入防沙治沙各項資金9.38億元,治沙造林種草、退化林修復、光伏治沙等多類項目協同推進,逐步構建起生態治理的立體網絡。此外,科學規劃林草資源利用,打造河西走廊、隴中黃土高原、隴東黃土高原、南部秦巴山地等4個發展區及甘南高原試驗區,大力發展木本油料與林下經濟。
“各方在論壇上圍繞甘肅綠色發展過程中的產業轉型、生態保護等展開充分交流,引導甘肅在資源開發和產業延伸方面實現突破。”長期關注祁連山論壇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說,近年來,可以明顯感受到甘肅各級各部門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經濟發展軟實力。
今年的論壇上,更多真知灼見不斷匯聚,為甘肅綠色發展“把脈支招”。
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副主任張沖認為,在甘肅建設全國新能源裝備基地大有可為,要把風能、太陽能等資源用好。
中國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趙幼力建議,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新能源全產業鏈,推進新型城鎮化,釋放對外開放樞紐潛力。
劉鋒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特色金融工具,在轉變投融資結構、強化政策協同配套等方面發力。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甘肅省將用好用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共建“一帶一路”、“雙碳”目標等機遇,緊扣國家所需、甘肅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加快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向西為主、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把沉睡的礦產資源、富集的風光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做深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做強文化旅游支柱產業。(新華社記者張曉潔 王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