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南產業公司搬家中心檢修隊車間會議室,“十不吊”“五禁止”安全警示牌與投影屏上的應急救援流程圖格外醒目。8月26日,一場以“意識鑄魂、制度固本、能力強基”為主線的特種設備安全培訓在此展開,構建起覆蓋“法規認知、操作規范、應急處置”的立體化安全培訓體系。
從“被動知法”到“主動用法”,讓法規活起來
公司機電物資管理部的法規課堂,將《2025年特種設備預防體系建設方案》中的23項核心要求轉化為12個與起重機、叉車操作直接相關的風險場景。授課老師李玉良手持《隱患排查清單》實物手冊,對照因未落實每日“三查”(查限位器、查液壓系統、查信號裝置)導致的事故案例,演示如何通過清單化管理和《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九十二條等法規要求將法規轉化為日常操作流程。
互動環節,操作員對“設備傳感器報警規范”提出疑問。李玉良現場模擬違規操作場景,從觸發傳感器到報警信號傳輸至控制系統的完整流程,并拆解技術原理?!胺ㄒ帡l文+場景模擬+技術原理”的立體教學法,使法律條款成為可觸可感的安全指南。
從“經驗作業”到“標準作業”,讓標準嚴起來
實操課堂上,一臺叉車正通過壓力傳感器模擬違規載人時的警報反應。特種設備管理員王文海將操作規范分解為“崗前檢查12步”“運行控制8要點”“停放歸位5必須”,每個步驟配有可視化操作卡。
高風險操作禁令講解直擊痛點:培訓師播放了一段真實事故案例視頻,因操作員違規斜拉重物導致起重機傾翻。體驗者小張感慨:“原來教科書上的‘十不吊’真的關乎生死”。針對搬家作業中的信號溝通問題,王文海組織開展“手勢標準化考核”,要求操作員在3秒內準確回應10種指揮手勢,通過“肌肉記憶式”訓練將經驗判斷轉化為條件反射式的規范動作。
從“單次培訓”到“系統管控”,讓安全實起來
培訓結束時,參訓人員鄭重簽署《安全操作承諾書》。會議同步發布三項舉措:一是在所有作業區域實行“專職安全監督員巡檢機制”,配備安全監督人員定時巡查并記錄反饋;二是將“十不吊”“五禁止”納入每日班前會必學內容,實行“安全問答準入制”;三是建立操作人員安全能力檔案,將考核成績與崗位晉升掛鉤。新發布的《設備管理考核細則》還首次明確了“隱患排查貢獻積分制”,發現重大隱患可兌換安全培訓學分。
“我們要讓安全操作成為一種職業本能?!敝行母敝魅瓮鯊┍偨Y道。操作員們胸前佩戴的“安全監督哨”徽章標志著他們自愿承擔現場隱患巡查的重任。當第一臺起重機啟動作業時,駕駛員首先核對的是培訓中強調的“操作前檢查三維度”——設備狀態、作業環境、信號系統。這一細微改變,正是安全意識內化的體現。
這場培訓折射出搬家中心對特種設備安全的系統性思考:當法規要求轉化為操作指南,當應急演練轉化為肌肉記憶,當安全承諾轉化為日常習慣,安全生產便真正融入了企業的血脈。正如作業區域標語所寫:“每一次規范操作,都是對生命最好的守護?!边@既是培訓的核心訴求,更是搬家中心對安全生產的承諾。(供稿:張波 胡錦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