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字寓意三核理念,即掌握核心技術,維修核心設備,創造核心價值。“‘核’就意味著咱們班的核心就是要把設備的電氣系統搞好,把煤礦的生產保住。”神南產業公司維修中心采掘車間電工班班長李海雄這樣說。平凡話、平凡心,但故事一點都不平凡。
日常堅守:奔波護生產
“班長,咱們班有15人,但是我來了這么久,好多人還沒見過。”新入職大學生邊靜的一句疑問,道出了機電設備維修中心采掘車間電工班的常態。面對新成員的困惑,班長李海雄的回答樸實卻有力:“因為班組其他成員有的駐礦,有的遇突發情況去井下排故障,保障礦井的正常生產。”這簡單的對話背后,是電工班全體成員日復一日的堅守與擔當,他們用行動守護著公司周邊礦井核心綜采設備——采煤機的正常運轉,為礦井生產筑牢堅實防線。
應急搶修:奮戰保生產
急難險重面前,更見電工班的硬核實力。8月26日晚上,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亂了夜晚的寧靜,而此時電工班接到了某礦采煤機主變壓器故障的緊急消息。采煤機作為礦井生產的 “心臟”,其故障直接影響整個礦井的生產進度,時間就是效益,搶修刻不容緩。接到通知后,電工班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迅速組織人手趕赴現場。為了盡快恢復設備運轉,他們決定從礦方另一臺煤機上拆解一臺完好的變壓器。暴雨如注,雨水打濕了衣衫,卻澆不滅他們搶修的熱情。班組成員身披雨衣,在泥濘與風雨中穿梭,拆解、檢修、更換水道密封、檢測……每一個環節都有條不紊,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嫻熟。經過整整9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直至27日8點,他們終于完成了變壓器的拆解、檢修與檢測工作,并第一時間將完好的變壓器送至礦方進行更換,確保了礦井生產的及時恢復。這一夜的堅守,不僅展現了電工班成員過硬的技術本領,更彰顯了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的優良作風。
技術創新:成果促提升
在保障生產穩定的同時,電工班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始終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提升班組核心競爭力。目前,電工班擁有《EKF采煤機變頻器與牽引電機集中化測試平臺》《采煤機油缸傳感器及油箱傳感器的測試工裝》等6項科研項目,針對采煤機關鍵部件的測試難題,創新測試方法與工裝設備,有效提高了測試效率與準確性,為設備可靠運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此外,班組還擁有專利6項,技術創新成果近50項。尤其在今年,通過班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成功實現了兩大技術突破:一是能夠自主完成采煤機接觸器的測試和調試,徹底改變了以往依賴外部技術支持的局面,確保接觸器上機前的完好性,大幅降低了設備運行風險;二是實現了EKF采煤機遙控器的自主維修測試及模擬,不僅縮短了遙控器維修周期,降低了維修成本,還為遙控器的日常維護與故障預判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這些創新成果的落地,不僅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推動了礦井綜采設備維修技術的迭代升級。
從日常的駐礦保障、井下故障排查,到緊急時刻的暴雨搶修,再到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機電設備維修中心采掘車間電工班用責任與堅守、智慧與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篇章。他們是礦井生產的“守護者”,是技術創新的“先行者”,更是新時代產業精神的生動踐行者。(供稿: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