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神南產業公司機電設備維修中心緊緊圍繞“打造行業標桿維修基地”目標,堅持以質量為核心主線,從構建質量管控體系入手,通過創新賦能、服務制勝、典型引領等方式協同發力,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體系為基,筑牢全鏈條質量防線
“質量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深植于每一次拆解、維修與檢測的扎實行動,更是依靠全流程標準筑牢的底線。”為將質量理念落到實處,該中心從制度源頭著手,構建起覆蓋“入廠檢驗—維修過程—出廠驗收—售后跟蹤”的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
在入廠檢驗環節,中心設立嚴格的“首檢關”,對每一臺待修設備進行全面“體檢”,詳細記錄設備型號、故障情況、關鍵部件參數等信息,建立專屬“病歷檔案”,為后續精準維修提供可靠依據。維修過程中,推行“質量追溯卡”制度,確保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焊點、每一個更換部件均有據可查、責任到人,切實做到“誰維修、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出廠驗收階段,嚴格執行“雙重檢驗”機制,達標一臺、放行一臺,堅決杜絕任何存在質量隱患的設備重返生產一線。
創新賦能,激活提質增效新引擎
技術創新是質量提升的關鍵支撐。中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鼓勵員工開展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營造“人人講創新、事事求突破”的濃厚氛圍。
面對老舊設備維修難度大、精度保障難等問題,中心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匯聚經驗豐富的老技師與年輕技術骨干。通過深入查閱資料、反復試驗驗證,團隊成功研發出多項專用維修工具與工藝方法。針對某型刮板輸送機減速器的維修,創新采用“模塊化拆裝”工藝,不僅將維修效率提升30%,更大幅提高裝配精度,使設備運行壽命延長50%以上。
同時,中心積極引入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建成“設備維修大數據平臺”。依托對設備維修記錄、運行參數與故障原因等數據的系統分析,實現設備問題的提前預判與預防性維修,從源頭上降低質量風險。截至目前,中心已榮獲國家專利20余項,多項創新成果在行業內推廣應用,成為驅動質量持續提升的“硬核引擎”。
服務制勝,以卓越品質贏得信賴
一系列扎實的質量舉措,結出豐碩成果。近年來,中心設備維修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9.8%以上,客戶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陜煤集團下屬單位前列,先后榮獲“陜西省質量信得過單位”“全國煤炭行業設備維修先進單位”等稱號。
優質的維修質量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某煤礦關鍵掘進設備突發故障為例,維修中心接到任務后立即啟動應急維修預案,技術骨干24小時連續奮戰,憑借精湛技藝與嚴格質控,僅用36小時就完成原需72小時的維修任務,設備重啟后運行穩定,為煤礦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類似案例,在中心屢見不鮮。
匠心傳承,典型引領高揚風帆
在中心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一批堅守匠心、追求卓越的先進典型。“全國技術能手”張哲,被譽為維修中心的“百事通”。長年扎根一線,他對每一個維修細節都精益求精。在修復一臺進口乳化液泵站時,面對關鍵部件公差要求極高、國內無相應加工設備的難題,他憑借豐富經驗手工打磨近百次,最終使部件精度完全符合設計標準,保障設備穩定運行。他常強調:“維修工作不容絲毫馬虎,差之毫厘可能謬以千里。”這種一絲不茍的態度,確保了他經手的設備從未出現質量問題。
年輕技術骨干李海雄,則是創新路上的“排頭兵”。勤于思考、勇于嘗試,他針對傳統維修工藝的不足,主動鉆研新技術、新方法,提出技術改進建議10余項,多項建議被采納并成效顯著。其研發的“激光校準法”,攻克了大型設備安裝調試中的精度難題,獲得國家專利。在他的帶動下,中心青年員工創新熱情高漲,為質量提升注入了蓬勃活力。(供稿: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