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決策網訊(記者馬瑞 通訊員 李文振)“家人們,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我們宜川的特產——蘋果稠酒味飲料。”9月23日,在宜壺稠酒體驗旗艦店的直播間里,主播袁倩正對著鏡頭熱情地向全國各地網友介紹這款地方特色農產品。
作為一名曾長期失業的人員,袁倩一直為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而困擾——既要照顧孩子,又渴望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如今,她終于在家門口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現在可好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每月收入三千多,公司還繳納社保,關鍵是照顧孩子一點也沒耽誤。”說話時,她的臉上洋溢著踏實與滿足。
在宜川縣,像袁倩這樣通過零工市場實現就業的案例并不少見。今年以來,當地零工市場已幫助31人穩定就業,真正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安居樂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立足本縣實際,統籌各方資源,緊扣群眾就業目標,積極建設零工市場、就業服務驛站等服務平臺,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不斷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通過精準施策、拓寬渠道、優化服務,全力穩就業、促增收,筑牢民生保障基礎,讓群眾增收有希望、生活有奔頭。
政策精準發力,就業之路越走越寬
“這筆4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真是雪中送炭!”談及縣就業服務中心的幫扶,宜川縣瑞茂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羅鵬瑞感慨不已。受市場環境影響,企業今年一度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困境。“就在我一籌莫展時,縣就業服務中心主動上門送政策,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及時幫我們辦理了創業擔保貸款,不僅保住了企業現有的20多個崗位,也解決了流動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羅鵬瑞說。
為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縣就業服務中心開辟“申請—審核—發放”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且有資金需求的小微企業,最高提供400萬元貸款支持。同時,為確保創業政策精準直達,縣就業服務中心持續強化宣傳引導、精準對接與服務優化,通過“補貼+貸款”組合發力,助力更多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實現創業夢想。近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384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6.5萬元。
在宜川縣西街的“來碗橋邊冒菜”店內,店主王凱正熱情招呼客人。難以想象,兩年前她還在為找工作四處碰壁。“多虧縣就業服務中心的幫助,我不僅學到了技能,順利開起這家店,還獲得了一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王凱信心滿滿地說,“這筆補貼既是實實在在的支持,也讓我對未來的創業路更有底氣。我要把味道做好,讓顧客滿意,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政策的溫度,就在于讓每一位奮斗者都被看見、得到支持。”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浪介紹,“今年以來,我們已累計為8家企業發放貸款3100萬元,穩定就業108人;另發放個人創業擔保貸款13筆、共計317萬元,帶動就業28人。”。
縣就業服務中心積極探索、創新服務,通過“線上崗位推送+線下專場招聘”的模式,結合花椒、蘋果產業季節性零工用工需求,為企業、求職者和產業零工搭建精準對接平臺。截至目前,已舉辦招聘會28場,征集發布縣內外就業崗位2000余個,服務縣內企業34家。
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縣就業服務中心建立了精準幫扶機制。2015屆大學畢業生張亮亮在失業后一度求職受阻。“中心工作人員主動聯系我,不僅提供一對一的職業指導,還精準推薦了多個匹配的崗位。”張亮亮說。如今,他已成功入職宜川縣天韻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實現了穩定就業。
技能培訓賦能,增收之門越開越大
“學會焊工技術后,工作好找多了,收入也明顯提高了。”在榆林市定邊縣延長石油采油廠的車間里,53歲的劉毛毛正專注地忙碌著。今年參加完縣里組織的焊工培訓后,他很快便找到了這份穩定的工作。“現在日工資有450元,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劉毛毛笑著說。
“一技在手,就業不愁”。技能人才是社會的寶貴資源,也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保障。為此,縣就業服務中心堅持以“培訓+鑒定+就業+服務”為主線,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認定“宜川護工”縣級勞務品牌,全力推動就業工作提質增效。
在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班上,學員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實操練習。“培訓結束后,學校為我們頒發了培訓合格證書,大家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學員李建霞高興地說。48歲的她參加了2025年第一批養老護理培訓后,順利在西安找到了上門照護老人的工作,月收入達4500元。
為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縣就業服務中心定期摸排全縣勞動力就業意向,并在勞動力密集社區開展“地毯式”排查,提供“保姆式”服務,建立培訓需求臺賬,并圍繞新產業和市場需求,重點開展電子商務、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焊工、中式面點等工種培訓。截止目前,已舉辦各類培訓班33期,累計培訓1778人。
“我們每年都會開展調研,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和群眾培訓意向,確保培訓結束后學員能夠快速上崗就業。”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輝燕介紹。
針對縣內沒有技工院校的實際情況,縣就業服務中心積極拓展對外合作,與陜西汽車技工學校建立合作關系,每年為宜川提供50個免學費名額,18歲的劉明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一直對汽車維修很感興趣,現在能免費去省城學技術,將來就業也有保障,特別開心。”劉明說。
在最近一期中式面點培訓班的結業儀式上,學員楊霞手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拿到證書后,我就在縣城開一家饸饹館,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宜川縣藝川羊肉饸饹館負責人楊霞信心滿滿地說。
為確保培訓質量,縣就業服務中心嚴格遴選培訓機構,實行全程監督管理。“我們要確保每一分培訓資金都用在刀刃上,讓每位學員都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袁寧表示。
筑牢民生底線,幸福之花越開越艷
對于就業困難人員,宜川縣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截止8月底,城鎮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81人,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勞動力1515人。
今年52歲的韓德成因年齡偏大,且要照顧身體殘疾的兒子,一直找不到穩定工作。“現在當了護林員,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心里踏實多了。”韓德成的話語中透著感激。
失業保險保障網正越織越密、越扎越牢。2025年,宜川縣已累計發放失業保險金60人次11.07萬元,技能提升補貼27人4.85萬元,代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7人次0.64萬元,切實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和醫療待遇不間斷。
“失業保險基金實行市級統籌,我們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服務模式,聚力打通待遇申領‘最后一公里’,推動經辦服務從‘線下辦’到‘網上辦’再到‘掌上辦’持續升級,實現待遇發放零延誤、醫保代繳零斷檔,有效提升了參保失業人員的獲得感與安全感。”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偉介紹道。
在云巖鎮納依村,以工代賑項目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更帶動了群眾增收。“項目建成后,我們的農產品運輸更方便了,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村民楊正奎高興地說。
此外,該縣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就業監測網絡,動態監測全縣脫貧人口外出務工情況。目前,全縣脫貧人口外出務工3704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宜川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楊文科表示,“我們將以實施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為契機,持續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深化職業技能提升、勞務品牌培育、就業服務提質‘三項工程’,全力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讓就業政策紅利惠及更多企業和群眾。”
夜幕降臨,袁倩正在為明天的直播做準備,她的電商夢在這里啟航;工業園區里,王慶志還在加班加點,他用技能點亮了美好生活;富莊村的工地上,樊永軍收工回家,滿滿的獲得感寫在他的臉上……這些普通人的就業故事,正是宜川縣穩就業工作最生動的注腳。
隨著各項政策持續發力,宜川縣的就業形勢將更加穩定,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將越來越足。